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州市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规定的通知

2020年07月22日08:49:29
发布部门: 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文号:

穗府办[2007]18号
印发广州市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规定的通知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州市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规定》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市打私办反映。
广州市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六月五日
广州市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建立反走私工作长效机制,明确反走私相关部门在反走私综合治理中的职责和协作关系,促进本市反走私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的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反走私综合治理,是指反走私相关部门整合多种社会资源,实施多种反走私手段,有效预防和打击走私行为的工作机制。
第三条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应坚持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形成政府统一领导,打击走私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和打击走私综合治理办公室组织协调,反走私相关部门各负其责,行业协会、企业、事业单位配合支持,群众参与,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反走私综合治理格局。
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应遵循合法、高效、协调、统一的原则。
第四条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按照中央、省和市反走私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建立适应本市实际的长效工作机制,通过综合治理,完善对走私违法犯罪的社会控制和预防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走私违法犯罪活动,为本市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服务和保障。
第二章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由各级政府组织、指导、协调、检查和监督,实行“联合缉私、统一处理、综合治理”的工作体制。
本规定所称反走私相关部门,是指各级打击走私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和打击走私综合治理办公室以及反走私职能部门、其他与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有关的部门。
第六条广州市人民政府打击走私综合治理领导小组(下称市打私领导小组)是市打击走私工作的指导、协调、议事机构。市打私领导小组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执行反走私综合治理法律、法规和规章,拟定广州市反走私工作政策、法规和措施,建立完善反走私工作长效机制,督促、检查、评价反走私相关部门的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
(二)指导、检查、督促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
(三)协调反走私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
第七条广州市打击走私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下称市打私办,加挂广州市人民政府打击走私综合治理办公室),是市打私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在市打私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组织、协调工作。市打私办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反走私斗争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工作部署,拟定我市反走私工作政策、法规和措施,并督促检查反走私相关单位的贯彻落实。
(二)组织、指导、检查、协调、监督各区、县级市政府和反走私相关部门的反走私联合行动、专项斗争及综合治理工作。
(三)协调各缉私职能部门之间及与有关单位的关系,解决在反走私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
(四)调研、收集有关走私情报资料,分析研究和掌握走私活动的特点、动向和规律,供市政府反走私工作决策参考及通报反走私相关部门。
(五)受理和处理群众举报和上级领导、主管部门交办的走私、贩私案件;组织协调反走私相关部门调查、办理走私贩私大要案件。
(六)组织协调有关执法部门处理本市暴力抗拒缉私、阻挠缉私的突发事件。
(七)组织指导反走私宣传教育工作,检查监督全市缉私执法工作,对执法不严和违反缉私纪律的事件进行调查处理。
(八)承担市打私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九)承办市政府和上级打击走私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八条区、县级市人民政府打击走私综合治理领导小组(下称区、县级市打私领导小组)是该区、县级市打击走私工作的指导、协调、议事机构,接受市打私领导小组的业务指导。区、县级市打私领导小组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执行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法律、法规和规章,拟定本辖区的反走私工作政策和措施,督促、检查、评价本辖区反走私相关部门的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
(二)指导、检查、督促本辖区的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
(三)协调辖区内反走私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
第九条区、县级市人民政府打击走私综合治理办公室(下称区、县级市打私办)是区、县级市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的组织、协调机构,接受区、县级市打私领导小组的领导和市打私办的业务指导。区、县级市打私办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执行反走私综合治理法律、法规和规章,并督促、检查辖区内反走私相关部门的贯彻落实。
(二)组织、指导、检查、协调本辖区的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
(三)接待、处理走私举报,协调、监督辖区内反走私相关部门查处走私案件。
(四)指导建立、完善各重点镇、街道、村的反走私工作长效机制。
(五)组织开展本地区的反走私宣传教育工作,落实反走私责任制。
(六)组织协调有关执法部门处理本地区暴力抗拒缉私、阻挠缉私的突发事件。
(七)组织调研,收集有关走私情报资料,分析研究和掌握走私活动的特点、动向和规律,供本级政府、市打私办反走私决策参考,并通报其他反走私相关部门。
(八)承办本级政府和上级反走私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十条镇、街道、村在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中,履行以下职责:
(一)贯彻执行反走私综合治理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配合反走私相关部门开展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
(三)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制度,完善信息举报网络,明确反走私工作责任人。
(四)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反走私宣传教育。
第十一条公安部门在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中履行下列职责:
(一)发挥在情报、信息、刑事技术、技侦等方面的优势,协作配合其他反走私相关部门的反走私工作。
(二)查获涉嫌走私违法犯罪案件,应当按有关规定移交海关处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三)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参与、配合其他反走私相关部门对走私运输工具的处理。
(四)维护社会治安,制止和查处抗拒、阻碍反走私执法的违法犯罪行为。
第十二条工商部门在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中履行下列职责:
(一)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规范进出口商品交易行为,在流通领域组织开展打击走私贩私专项执法活动。查处经销无合法来源进口商品行为。
(二)在案件移交方面加强与海关、公安、检察等部门的联系配合。查获涉嫌走私违法犯罪案件,按有关规定移交海关处理;对查获无合法来源进口商品案件中涉嫌构成其它犯罪的案件移交公安部门或检察机关处理。
第十三条其他反走私相关部门在市打私领导小组领导下,根据各自特点,加强协作,做好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
(一)海关部门根据相关反走私法律法规及国务院有关缉私体制规定,开展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调研,收集、分析走私情报,掌握走私动态,及时通报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联系、协调与其他反走私相关部门的反走私工作,配合当地政府和有关反走私相关部门开展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对其他执法部门查获的涉嫌走私犯罪案件,按有关规定受理、侦查、移送起诉,追究走私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对其他执法部门查获的不构成走私罪的违法违规案件,按有关规定受理、调查和进行行政处罚。
(二)边防部门在所管辖的海域、码头、边防线查缉走私活动;查获涉嫌走私案件,根据具体情况向有关部门移交;加强与其他反走私相关部门的联系配合,实现情报信息共享。
(三)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配合其他部门做好涉嫌走私货物和物品的检验检疫工作;对反走私相关部门委托的涉嫌走私货物与物品给予优先检验或鉴定;监督销毁非法入境的禽畜类冻品。
(四)税务部门在税务稽查工作中,发现有走私行为的情况和线索,及时通报有关部门;通过税务征管工作,强化税收监督作用,打击伪造、虚开发票和骗抵税款等涉税走私违法行为。
(五)交通、海事、渔政、港务、口岸等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特点,防范走私者利用各种交通运输工具从事走私活动,加强对船舶、车辆等交通运输工具的管理。
(六)经贸、外经贸部门要加强对企业进出口行为的规范管理,促进企业诚信经营、守法经营。发现走私行为的线索,要按规定采取措施并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七)检察院对走私案件依法及时审查逮捕和审查起诉,并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法院对走私案件依法及时审判。
(八)新闻出版部门在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对入境的境外文化产品的检查,将非法入境或走私文化产品的信息及时通报有关部门,并协助有关部门处理涉嫌走私案件。
(九)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在办理行政案件中发现有非法入境和走私产品行为的,应及时通报或移送有关部门。涉嫌犯罪的,及时移交有关部门。
(十)安全生产、环保、金融、烟草、酒类等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配合其他反走私相关部门开展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
第三章基本工作制度
第一节预防机制
第十四条建立健全反走私预防机制,标本兼治,预防为主。
第十五条反走私相关部门应结合各自实际建立反走私预警机制,及时发布走私预警信息,指导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
反走私相关部门应根据“快速反应、协调联动、疏堵有效”的原则,结合实际建立缉私突发事件预防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完善操作程序。
第十六条镇、街道、村应建立健全基层反走私预防机制:
(一)把反走私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管理体系。
(二)建立反走私情报员、联络员制度,掌握和反映走私信息。
(三)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反走私宣传。
(四)重点镇、街道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反走私联络站或联络点、建立反走私联防队。
以上机制由市打私办根据实际情况统一协调,区、县级市打私办会同有关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委会具体负责实施。
重点镇、街道的确定办法由市打私领导小组会同有关部门另行拟定。
第十七条海关、外经贸、工商等反走私相关部门建立进出口企业预警检测机制,掌握重点进出口企业的进出口情况,发现走私活动线索,及时联系相关部门进行重点监控。反走私相关部门要采取多种方式经常性地开展对企业的反走私宣传教育,企业也要加强对所属员工的反走私教育和培训。
第二节调研与宣传教育
第十八条反走私相关部门应采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板报、宣传栏、传单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广泛开展反走私宣传教育。
反走私相关部门应有专人负责反走私宣传工作。
第十九条反走私相关部门应根据下列内容,建立健全反走私调研机制:
(一)对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进行评估。
(二)研究反走私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特点和规律,提供对策和解决方案。
(三)研究反走私重点区域和重点商(物)品的规律和对策。
(四)探索反走私综合治理长效机制。
第三节信息通报
第二十条本市建立反走私信息通报制度,整合反走私信息资源。反走私相关部门应指定工作人员负责本地区、本部门的信息收集和报送工作。
反走私相关部门之间应就下列信息进行通报:
(一)日常工作情况。
(二)重大走私案件。
(三)突发事件情况。
(四)最新走私动态。
(五)其他需要相互通报的反走私信息。
具体信息通报制度由市打私办另行拟定。
第四节举报与奖励
第二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走私行为有举报的权利,任何组织、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加以干涉。
第二十二条反走私相关部门应根据本部门反走私工作的特点,建立健全反走私举报制度,并向社会公开反走私举报网络。
第二十三条举报人可以多种方式进行举报。接到举报后,如属本部门反走私事项,接报部门应依法查处;如不属本部门反走私事项,应在作相应登记后,移交有关部门处理,并告知举报人。处理部门应把查处结果在查处后7个工作日内告知举报人,举报人匿名举报或不便留下联系方式和姓名以及其他难以联系告知的除外。
第二十四条反走私相关部门应对举报的情报和举报人的信息进行保密。
第二十五条本市建立反走私举报奖励制度。反走私相关部门应根据规定对举报或协助查获走私案件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本条所称单位和个人不包括负有反走私职责和协助缉私任务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举报走私非涉税物品奖励办法由市打私办另行拟定。
第五节激励与责任制
第二十六条市政府建立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考评制度。
市政府建立反走私激励制度,对在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
本条所称单位和个人是指负有反走私职责和义务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考评制度和激励制度的具体实施办法由市打私领导小组另行拟定。
第二十七条本市将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
各级政府、反走私相关部门和其他行业主管部门应建立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领导责任制。
第二十八条各级打私领导小组和行政监察部门负责对反走私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的检查督促工作,检查情况报送市委、市政府。对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责任制不落实、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六节反走私合作
第二十九条反走私相关部门之间应加强反走私合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联合行动。
(二)沟通反走私信息。
(三)召开联席协作会议。
(四)相互通报反走私工作中的重要情况和重大案件,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五)其他需要协作的事项。
第三十条广州市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的反走私合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建立反走私信息协作机制。
(二)建立联合行动协调配合机制。
(三)建立综合治理工作机制。
(四)建立考察交流机制。
第四章小额走私治理
第三十一条市各级打私办应组织、协调、监督其他反走私相关部门对小额走私涉及的重点地区、海域、市场、商品实施治理,适时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行动,对小额走私活动进行综合治理。
法律、法规、规章对小额走私活动有相关规定的,按其规定处理。
第三十二条反走私相关部门应针对小额走私活动的特点,制定治理措施:
(一)对小额走私活动的特点、规律、方式、品种、地域等内容进行调研,并进行动态信息分析。
(二)适时组织有针对性地打击行动,按照“海上抓、岸边堵、陆上查、市场管、处罚严”的方针进行重点治理。
(三)对参与小额走私活动的群众,要做好教育、疏导工作。
(四)对小额走私活动严重而不能得到有效治理的地区,要按照反走私领导责任制的要求,追究责任。
(五)市打私领导小组根据小额走私活动的特点,可协调有关部门依法制定治理措施。
第三十三条对小额走私当事人的处理应遵循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海关对从事小额走私活动的当事人做出行政处罚后,各级打私办可协调有关部门依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后续监管,发现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移送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三十四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走私物品的运输、储存、收购、供应或销售活动。反走私相关部门应根据各自职责完善对走私物品的监管机制和协作机制。
第三十五条依法查获的小额走私运输工具,由海关等反走私相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理。作出处理后,各级打私办可协调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对涉案小额走私运输工具依法进行后续监管。
第五章经费保障
第三十六条反走私相关部门的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经费应当纳入各级政府的年度预算,建立完善适应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要求的经费保障机制,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需要申请追加临时性专项经费的,另行报请财政部门审批。
第三十七条反走私相关部门要加强单位廉政建设,按照专款专用、统筹协调、保证重点、厉行节约的原则,对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经费进行合理使用,并接受监督。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各级打私领导小组和打私办主要通过下列方式对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进行监督:
(一)对本辖区的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二)在各级打私办及其他反走私相关部门内部开展评议活动,听取工作人员对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
(三)设立投诉电话和信箱。
(四)发现违法或失当行为的,提请有权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九条反走私相关部门在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中,有违法违规行为的,按下列方式进行处理:
(一)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或本规定,情节轻微的,打私领导小组应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予以通报批评,并依法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行政责任。
(二)违反统一处理原则,擅自处理走私、贩私案件的货物、物品或运输工具,依情节轻重,对直接行为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违法扣留货物、物品或运输工具,致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遭受严重损害的,该部门应承担赔偿责任。
(四)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应为举报人保密而未保密,致使举报人的人身、财产受到严重侵害的,对泄密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关赔偿事项按相关规定执行。
(五)违反法律法规和本规定,不正当或违法使用反走私专项经费,由审计、财政、监察等相关部门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四十条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直接责任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包庇、纵容走私行为,或与他人串通进行走私活动的。
(二)购买、私分、非法占用没收的走私货物、物品或运输工具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或超越法定权限执行职务的。
(四)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和本规定的行为。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一条本规定自2007年7月5日起执行,有效期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