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一位英君,阻挡秦国进攻十数年

2020年07月20日14:54:06

赵武灵王改革是战国末期的一件大事,此举使得赵国军力迅猛增强。原本赵国只能在魏国背后捅捅娄子,经常还需要联合其他国家,现在不一样了,赵国站起来了,靠自己就能够暴揍魏国,还吞并了中山国,国力大大增强。

以上算是赵武灵王被谥“武”的原因,还有一个“灵”,则是因为赵武灵王过早传位给儿子,之后又后悔最终造成赵国内乱。而赵武灵王自己,也落得个活活饿死的下场,不亦惜哉。

  不过今天的主角不是赵武灵王,而是他的儿子赵何。

赵惠文王赵何,嬴姓赵氏,赵武灵王次子,其母为赵武灵王宠爱的王后吴娃。吴娃临死前,请求赵武灵王立赵何为太子,赵武灵王点头,不久就废掉没犯错的太子章,改立赵何为太子。没几年赵武灵王又犯了大忌,壮年时就传位给赵何,自己退位做了主父(相当于太上皇)。

赵武灵王退位后常年带兵在外,东征西讨,等他解决草原威胁后,他把目光投向了中原以及对中原虎视眈眈的秦国。赵武灵王计划攻秦,但是有感于自己的威信在下降(毕竟不是大王了),赵武灵王起了限制赵何权力的心思。

同时赵武灵王看到长子赵章向赵何行礼,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大大赏赐赵章,甚至打算把赵国一分为二,封他为代王。赵武灵王的做法,燃起了赵章心中的希望,他积极准备。

赵惠文王四年(公元前295年),赵章和辅相田不礼起兵反对赵惠文王,并杀死相国肥义。但是赵何不是好欺负的,很快就调兵平叛,赵章失败后无法,只能逃到赵武灵王所居的沙丘宫。公子成和李兑随即派兵包围沙丘宫,杀死赵章和田不礼。

因为害怕赵武灵王秋后算账,公子成立即下令,将赵武灵王以窝藏反贼的罪名围困在沙丘宫内,并断绝宫内的粮食和饮水的供应。赵武灵王吃掉了沙丘宫内所有能吃的东西,最终饿死。这期间,赵何全不过问,算是间接害死了父亲,但是王家之间,真的有所谓亲情吗?

不管怎么说,赵武灵王死了,赵惠文王成了唯一的王,他开始按自己的治国方略来施政。事实证明,虎父无犬子,赵何还要比赵武灵王更甚一筹。

赵何展开手脚,开始对赵国进行整顿,尤其是在税收方面,更是下了大力气。整治卓有有成效,赵国很快就”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而在对外方面,赵国不断攻取齐魏两国土地,捞了大把好处,同时还坐下来跟秦国讲道理(讲之前当然是打了几场胜仗),秦国讲不过,想要打,偏偏还在与赵国的战争中处于劣势。著名的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小时候看故事会觉得蔺相如很机智、廉颇知错就改等,坐在王位上的赵何就被我们不由自主地忽略了,事实上,就是因为他从谏如流,听从了宦者令缪贤的建议,派蔺相如出马,才有完璧归赵的故事。之后赵何也是赏罚分明,封蔺相如为相国,而且他虚心听取蔺相如等人的进谏,完全以国事为重。

在赵何治下的赵国,可谓是进入了全盛时期,国力之强,为东方六国之冠,赵国也是战国末期唯一能与秦国相抗而不落下风的国家。赵惠文王手下,也是文武双全,除了赵国本土的廉颇、赵奢和蔺相如以外,他还任用过燕将乐毅和平原君,可谓人才济济。

赵何默许除掉父亲的做法的确令人不敢苟同,他也因此得到不好的名声,但就其政绩而论,他是个明君无疑。当时的谥号还是比较客观的,像赵武灵王,就是一褒一贬,而赵何的谥号是赵惠文王,两个都是褒义词。以赵何的功绩,完全配得上这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