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桥战役之前我军是如何准备的 计划和预案有几点

2020年07月24日10:55:14

战争是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的。1937年7月,朱总司令在《实行对日抗战》一文中指出:抗战将是一个持久的、艰苦的抗战。1938年中,毛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持久战将经过三个阶段: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

朱毛在陕北

战争的胜利天平也是倾向于详细了解敌情民情、早做针对性准备的指挥者的。

抗日战争进入1943年,苏中新四军领导层依据形势的发展,一直在注意做反攻的思想、组织、军事和物质准备,准备适时把工作中心从以坚持为主转为以发展为主。

1943年6月下旬,粟裕趁着去江苏盱眙县黄花塘军部驻地参加整风会议和汇报工作的机会,沿路侦察勘探战场、了解民情敌情、与当地部队首长谈话,以掌握更切实的情况,为计划此后开展的反攻大战做准备。

粟裕

6月23日,粟裕率严振衡、秦叔瑾等少数参谋、测绘人员以及1个警卫连,从东台南穿过通榆公路、串场河,经兴化地区南下到江都真武庙,从昭关坝伪军据点中通过扬淮公路,偷渡运河,渡过邵伯湖,在扬州城北15余公里的邵伯湖南岸黄珏桥上岸,越过扬(州)天(长)公路,到达黄花塘军部。

秦叔瑾

9月17日,粟裕向随行的作战科长严振衡交代:我们来时走的是南线,兴化、江都、高邮地区、淮南路东的南部、中部情况都比较了解了。回去想走北面,从龙岗坐帆船经闵家桥到黎城镇(现金湖县)的淮河口,这一带据了解没有大的敌情。再看情况乘船或步行到淮安、宝应以西看看,争取在平桥以南、泾河附近过运河,再向南、向东南回三仓。

严振衡

这条线路要穿行车桥、曹甸日伪据点附近及许多边沿区、接敌区和敌占区,敌人重兵把守、据点林立、河网交叉,又连日大雨,道路被淹,到处一片汪洋。严觉得难度很大,也不太明白首长的意图,只以为他是想多了解自己辖区的情况,但还是按照粟的指示做了具体布置。

9月19日晨,粟裕一行从天长的龙岗乘船过高邮湖北上,经黎城(现金湖县)过淮河,然后在平桥、泾河两据点间夜渡运河,越过封锁线,接着乘船过建湖、兴化间的水网地区,再越过通榆路回到台南地区,沿途察看地形、了解敌情,同干部、群众交谈。

粟裕去军部开会的往返路线示意图

在临汗以北的团寨,粟裕又与第18旅旅长兼第1分区司令刘先胜探讨了这个地区的特点和军事地位,并注意到淮安、阜宁、宝应三县边界的淮宝地区,是新四军第1、第2、第3、第4师的结合部,也是日军第64师团和第65师团两支部队的结合部。车桥、曹甸地区日军属驻徐州第65师团系统,其车桥、曹甸、泾口之据点过于突出,在行政上淮安属伪淮海省管辖,系日伪两个系统之界线,正可利用。

如能集中兵力拔除车桥、泾口等据点,敌两支部队都会因为边沿地区而互相推诿、观望,配合作战不会协调,而苏中得手后就可以获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区,移驻领导机关、集中干部开展整风运动、集中主力进行整训,尤其是可以打通苏北、苏中、淮北、淮南四个地区之间的战略联系。于是粟形成了在淮宝地区发起以夺取车桥、泾口为目标的攻势作战的设想。

刘先胜

粟裕一行还和在鱼尾桥与高宝独立团首长谈话,到团庄找老7团首长谈话,并派张云龙任副团长,以接替不久前攻打塘子镇时操作七三平射炮失误牺牲的严昌荣团长。

严昌荣

10月3日,粟裕一行回到了东台东面的吴家桥师部。

1944年2月,苏中区党委在东台三仓河召开第5届扩大会议,参会的除了苏中区党委书记粟裕、副书记陈丕显等负责人,还有各分区、地委和各旅负责任人,集中讨论形势和任务,并安排新的一年的工作。

陈丕显

此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宣布投降;苏军将德军逐出了国境;日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失利,又遭中国战场军民的沉重打击。

西西里岛登陆

苏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经过6年多的艰苦奋斗,得到了全面发展,到1943年底,新四军已经控制了苏中近86%的面积、87%的人口,县乡都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半数以上的乡有了党支部和群众组织,并进行了乡政权的基层改造,地方武装已经可以独立担负打击和歼灭日伪军,坚持原地斗争的任务,主力部队则可以随时抽调用于机动作战。四分区的反“清乡”,三分区的反“清剿”都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当面日军兵力仍很强大,苏中各分区仍处于被分割的局面。

为了获取一个相对稳定的地方,以训练干部、部队和开展整风,会上粟裕提出了此前构思的车桥战役设想,供大家分析讨论。

会上有人提出:如在这一地域发起攻势作战,会不会刺激敌人,引起日军的大规模报复行动?此前延安整风时期,对百团大战引起日军报复的严重后果也多有批评,苏中此时“浪战”是要担政治风险的。

百团大战

粟裕全面分析了形势,认为日军已是穷途末路,我发起攻势作战后难以进行大规模报复“扫荡”。在有所准备的情况下,即使有些小动作,影响也不会大。粟裕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随即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具体研究制定作战方案。

当时提出了3个作战方案分析比较:

一是由东向西,先攻泾口后攻车桥,可背靠第3师地区,便于我军运动和开进,但不久前我攻击泾口未克,敌伪防备甚严,而且即使攻下泾口,还需再攻车桥,付出代价较大;

二是车桥、泾口同时攻击,会造成兵力分散,而且如一处攻击不得手便会陷于被动,甚至使整个战役失利;

三是先攻车桥,后取泾口,打下车桥后,日伪军可能放弃一大片地区,可以得到最有利的战役效果;车桥处敌中心地区,工事坚固又有日军驻守,日伪军会麻痹大意,容易攻击得手,可以采取掏心战术,隐蔽接敌,突然进攻,出奇制胜;车桥周围的地形也较为有利。

会议决定采用第三方案。

华中抗日根据地斗争形势图

此前苏中抗战主要采用游击战,这次集中5个团的兵力,还有地方武装和民兵配合,以游击战和运动战相结合,对日军举行这样大规模的攻势作战,在苏中是没有先例的。

为了更好地达成战役目的,苏中区党委狠抓了战役前的准备,特别重视协同作战的准备:

一、对敌情做准确了解和判断,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作了审慎周密的预案和计划,对我方部队集中时间、地点、开进路线、攻击时间作了精密的计算和要求,以减少战时协同的困难。

二、统一了弹药、器材、粮秣、野战医疗、运输等后方勤务工作,还根据所拟采用的战术手段,特制了一批攻坚器材,如连环云梯、单梯三角钩、爬城钩、麻绳、煤油、棉花、竹竿、土坦克、炸药、烟幕弹、沙包,还准备了火箭、灯笼、电话等通讯联络工具。

车桥攻坚战中使用了事先准备的云梯

三、动员群众支援前线,征集了大批船工和船只,组织群众及时配合战时勤务,战后平毁敌人据点工事。

四、战前对部队进行编组,将互相较为了解、战斗作风特长相仿的部队,临时编成一个建制,共编为3个纵队、1个总预备队,适当调整了组织与干部。

五、在战役发起前10余天,即由师部和各主攻部队派出得力干部,进入车桥和芦家滩伏击阵地作实地侦察,并依据实地情况,进行战前训练。

六、政治动员工作也做得很充分,召开了各种形式的动员会,颁布了战时奖惩条例,组织了突击队、突击组,互相提出战斗竞赛。

七、在组织指挥上,师前方司令部与一分区司令部暂时合并,组成野战司令部。粟裕和副师长叶飞也作了分工,叶飞负责战场指挥,粟裕掌握全局(后来粟裕亲自到前线指导作战)。

叶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