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实施工业发展新特优工程的意见

2020年07月29日04:55:58
发布部门: 山东省泰安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泰政发[2008]8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属机构,有关企业,有关院校:
为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经济文化强市的建设,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实施工业发展新特优工程的意见》(鲁政发〔2008〕82号)精神,制定本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实施工业发展“新特优工程”的重要性
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实施工业发展“新特优工程”,是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是增强工业竞争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市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壮大支柱产业,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装备水平,加快了产品升级换代步伐,工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与先进地市相比,还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依赖型和“两高”行业比重较高、投资结构不尽合理、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较慢等问题。各级、各部门、各企业一定要把优化工业结构作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加快实施工业发展“新特优工程”。“ 新”就是创新发展理念,更新发展思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具有时代先进水平的新产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再造工业发展的新优势。“特”就是因势利导,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优”就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档次,优化资源利用,优化生态环境。
二、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加大和优化技术改造投入,加快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和壮大先进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培育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产品质量水平和节能减排水平,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构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安全有保障、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现代工业体系。
(二)工作原则。
1.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围绕市场需求,加强对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增加花色品种、改进质量、提高效益、促进就业和扩大出口。
2.以企业为主体的原则。强化企业投资主体地位,落实企业投资决策自主权,通过制定规划、落实产业政策和标准,引导企业投资行为。
3.自主创新原则。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提高项目的技术含量,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避免低水平的规模扩张。
4.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原则。积极采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企业设计、制造、营销、管理信息化水平。
5.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严格技改项目节能审查评估,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污染、过度消耗资源的“两高一资”行业过快增长,促进节能环保,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三)任务目标。到2012年,全市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40%以上;主要工业企业装备居国内先进水平的比重达到70%,其中居国际先进水平的达到32%;制造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的比重达到90%,其中装备制造业比重达到3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市营业收入过1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达到18个,总营业收入1000亿元;中国名牌达到10个,山东名牌达到 100个,中国驰名商标达到10件,省著名商标100件;节能减排在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的基础上取得新进展。
三、工作重点
围绕工业发展“新、特、优”,抓住重点领域、龙头产品、关键环节,追踪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加强技术创新,加快技术改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促进特色产业集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围绕“新”, 重点发展光伏、生物工程、新材料、精细化工、电子信息、节能环保设备、矿山设备及再制造、纺织染整装备制造、船用剪板设备制造等产业和产品。紧紧抓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进步这个关键环节,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具有时代先进水平的新产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再造工业发展的新优势。
1.大力培育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为企业技术改造凝练一批新项目。以产学研为纽带,围绕基础研究创新、应用研究创新和开发研究创新形成完整的创新链。以企业为主体,推动社会创新资源在企业的有机组合,整合知识、成果、理念、人才、设备、资金、信息、市场等各创新要素,形成企业自主创新的强力支撑。积极推进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继续加强与国内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全面合作,搭建合作创新平台,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所需为目标,加大研究开发有市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技术和产品,为企业技术改造凝练一批新项目。通过产学研结合,围绕我市工业发展需求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突破制约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在重点领域和优势行业掌握一批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切实抓好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通过技术改造实现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我市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
2.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市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培育和发展软件、动漫产业和创意经济。以产品研发设计信息化、生产过程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流通和市场信息化、产品信息化,重点对输变电设备、汽车及零配件、新材料、精细化工、食品、纺织服装、特钢和能源八个产业实施信息化技术改造。突出抓好信息技术与产品设计开发的融合。普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技术,提高产品设计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突出抓好信息技术与产品制造过程的融合。继续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加快普及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柔性制造和诊断等技术,将产品生产和检测过程由传统的手工控制改造为计算机控制,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精密化水平和产品质量。突出抓好信息技术与企业经营管理的融合。充分发挥宽带网和信息技术联盟的作用,大力应用企业资源计划(ERP)和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技术服务等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水平。突出抓好信息化与产品功能的融合,在产品中更多地融入信息技术,提高产品信息技术含量。突出抓好信息技术与产品流通的融合,提高市场的信息化水平,建立工业现代化流通体系。突出抓好信息化与人才培训的融合,提高企业从业人员素质,培养新一代产业大军。突出抓好信息技术在工业经济中的延伸,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创建新兴信息产业。
(二)围绕“特”, 突出抓好输变电设备、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煤炭机械、数控机床等装备制造业及产业链条的延伸、拓展,带动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以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为依托,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步伐。增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引导配套中小企业拉长产业链,加快培育关联企业在空间上相对集中、生产上分工协作、技术上互动创新、资源上互补共享、地域和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特色产业集群。
1.培植壮大骨干企业。输变电设备产业重点抓好泰开电气、鲁能电力设备、特变电工鲁能泰山公司等企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重点抓好航天特车、五岳重汽、鲁峰、厚丰散热器公司等企业。工程机械重点抓好东岳重工、泰山工程机械公司等企业。煤炭机械重点抓好山东煤机集团、山东塔高矿业机械装备公司等企业。数控机床重点抓好华鲁锻压、宏康机械公司等企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比较优势,通过新上、技改、重组等多种形式,培植形成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推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升产品质量,扩大产业规模,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辐射力。引导骨干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剥离专业化强的零部件和生产工艺,发展专业化配套企业,提高企业间专业化协作水平。支持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具有相关配套条件的企业实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促进产业链延伸。
2.抓好产业项目建设。按照建设大项目――完善拉长产业链――培植产业集群――打造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认真做好产业项目规划,大力推进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对过亿元、过5亿元、过10亿元的项目,进行分类指导,协调推进,重点突破。抓过10亿元的项目,要向延伸产业链,发展产业集群,打造产业基地的方向努力;抓过5亿元的项目,要向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推进;抓过亿元的项目,要向满足扩大经济规模,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增加就业机会的需要着力。要重点抓好“930”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通过项目建设培植一批“百亿企业”。
3.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和基地。特色产业园区是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重点培育和壮大市高新区光伏产业园、输变电设备产业园、玻纤新材料产业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矿山机械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食品医药产业园、节能技术与设备产业园,新泰市羊流起重机械产业园、西张庄纺织产业园,肥城石横特钢及循环经济产业园、甲酸生产基地、纤维素醚系列产品基地、工程格栅生产基地,宁阳县磁窑化工及循环经济产业园、华兴纺织产业园、城钢球产业园、海戈摩托车及配件产业园,东平县瑞星化工产业园,泰山区泰山高科技产业园,岱岳区大汶口石膏(盐化工)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要从特色产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搞好特色产业园区的发展规划,不断完善各类配套设施,突出区域特色,加快园区集约发展、规模膨胀的步伐;合理确定特色园区主导产业,引导企业实行专业化分工协作,提高配套能力,延长拉伸产业链,增强园区的集聚效应。充分利用现有各类工业园区的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提升,促进特色产业集聚,重点抓好市高新区、泰山工业园区、岱岳区工业园区、新泰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肥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宁阳磁窑经济开发区、东平工业园区等7家省级开发区。根据行业发展情况、产业发展前景和城市化发展方向等,制订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培植产业特色,站在更高的层次上规划建设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优化服务环境,引进优质项目,提高工业园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工业园区建设要实施差别化战略,努力形成区域特色,对各自经济发展发挥强大拉动和辐射作用。
4.发展特色产品。突出发展输变电及电气器材、特种车和专用车、矿用设备、精细化工、节能环保设备、生物工程制品、新材料等系列产品。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努力提高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建立较为完备的制造业体系。重点提升输变电设备、汽车及零配件、工程及矿用机械、新材料、精细化工、食品、纺织服装、特钢、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技术装备水平,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品和优势产业。
(三)围绕“优”,着眼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自主知名品牌,推进节能减排。
1.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和加快提升工业装备水平的意见,突出抓好电力、焦炭、钢铁、水泥建材、煤炭、化工、盐业、轮胎、造纸、玻璃、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全面分析国内外市场供求趋势,明确技改投入的方向和重点,避免一般化工业的盲目扩张,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现有企业进行普遍改造。鼓励企业加大对先进装备和自主创新的投资,围绕传统支柱产业,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先进设备,搞好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以提升信息化水平、技术升级、保护环境、保障安全、降低消耗、资源综合利用为目标,以提高产品研发和精深加工能力为方向,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传统产业的总体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2.大力实施质量兴市和品牌带动战略。加强企业标准、计量和质量等内部管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引导企业增强综合品牌意识,鼓励企业开展企业形象和品牌标识的策划与宣传,积极培育名牌产品。对产品被评选为中国名牌、山东名牌和国家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加大名牌推介力度,以名牌产品为依托,着力提升产业、企业和产品国内外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
3.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泰安市委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泰发〔2008〕6号),积极推行“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发展模式,严把项目准入关,积极引进能耗低、污染小的高新技术和环保产业项目。坚持节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支持对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无害化处理,大力开展以共伴生矿和工业“三废”为重点的资源综合利用。强化废旧家用电器、电池、灯具等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处理和再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抓好余热、余压等能源的综合利用,加快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推动新能源开发利用产业化。
四、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实现工作指导的根本转变。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实施工业发展“新特优工程”,关键是要创新发展理念,科学把握和准确处理好与快的关系,在保持较快发展的同时,更多地在“好”的方面下功夫、见成效。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审视过去、总结经验得失,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转变思想观念,以科学发展观分析现实、查找突出问题,以科学发展观规划未来、完善体制机制,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破除影响科学发展的机制和体制障碍,为“新特优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二)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培植新项目技术来源。按照市场需求和国家产业政策,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切实解决技术改造的技术来源问题。按照《中共泰安市委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泰发〔2008〕7号)的要求,引导企业加大企业创新投入,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创建企业技术中心、行业技术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抓好人才培养引进,提升企业自身研发水平。加强与国内外大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战略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积极接受技术外溢,迅速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加快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自己的技术专利。大力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集中解决一批技术难题。发挥好创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大学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创新服务平台和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技术改造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技术改造投入。研究探索新的技改投资体制机制,更多地采取市场化的融资方式破解资金难题。鼓励和支持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通过合资、重组、互相持股、技术入股等方式,对技改项目实施投资。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加快发展典当、租赁、风险投资、发行债券等融资方式。坚持政策扶持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资金投入和政策调控等多种手段,积极引导和推进担保体系建设,对符合政策、市场前景好的“三个一批”重大技改项目和导向计划项目,要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促进银企合作,争取贷款支持。
(四)落实优惠政策,创造发展新机制。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6〕6号)精神,落实加大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培养等多方面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充分发挥市级财源建设资金、技改奖励资金等鼓励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的作用,引导企业和社会的投入。落实好国家关于鼓励发展国内投资项目和外商投资项目优惠政策。完善政策激励机制,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工作和“新特优工程”实施。
(五)健全考核体系,把握正确导向。围绕“新特优工程”实施,把技术改造与自主创新、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等指标一起纳入各级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考核体系,作为考评各级政府和国有企业工作指导转变、科学发展的重要依据。要加大奖惩力度,对在技术改造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努力营造重视技术改造、推进技术改造的良好氛围。
(六)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各级、各部门要明确职责,协同配合,形成支持技术改造和实施“新特优工程”的工作合力。发展改革部门要把技术改造纳入规划,作出相应安排和部署。经贸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主动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联系。科技部门要突出抓好重点产品和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强化对技改项目的技术支撑。财政部门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好省政府关于工业建设项目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做好重大技改项目的用地保障工作。信息产业部门要落实好支持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扶持政策,加快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统计部门要搞好技改投资的统计,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环保、税务、质量监督、金融、海关等部门也要按照各自职能,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行业办公室和行业协会要发挥自身优势,研究提出行业结构调整意见,帮助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工作,促进“新特优工程”实施。二OO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