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企业人工成本预警制度试行办法

2020年07月17日08:01:23
发布部门: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为探索对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的新途径,进一步深化企业工资制度改革,全面地了解人工成本的构成、数量和指标之间的关系,引导企业降低人工成本支出,为企业人力资源决策提供方便准确的依据, 促进企业内部自我约束机制的形成,合理确定职工工资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更好地调节行业之间及企业之间分配关系,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人工成本的概念及构成范围
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因使用劳动力所发生的各项直接和间接人工费用的总和,称之为人工成本。
企业人工成本构成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工会经费和其它人工成本支出等。
(一)职工工资总额: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企业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一般由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六个部分组成。
(二)社会保险费用: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劳动者在生、老、病、死、伤残、失业时给予物质帮助的费用。社会保险费用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面分担。目前实施的社会保险有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三)职工福利费用:是指在工资以外按照国家规定开支的职工福利费用。主要用于职工的医药费,医护人员工资,医务经费,职工因工负伤赴外地就医路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企业举办社会性服务机构中的工作人员的工资,以及按照国家规定开支的其他职工福利支出。如:独生子女费、丧葬抚恤费、集体福利事业补贴、工会文教费、集体福利设施费、探亲路费、上下班交通补贴、洗理费和解除劳动合同的费用。
(四)职工教育经费:是指企业为职工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水平而支付的费用。
(五)劳动保护费用:是指企业购买职工实际使用的劳动防护用品的费用。企业为劳动者免费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主要有工作服、手套等劳保用品。解毒剂、清凉饮料,以及规定工种所享受的保健食品待遇。
(六)职工住房费用:是指企业为改善职工住房条件支付的费用。主要用于交纳住房公积金、提供住房补贴、职工宿舍折旧等。
(七)工会经费和其它人工成本支出:包括工会经费、没有列入工资总额的劳动报酬,按规定对职工的特殊奖励等。
二、人工成本的主要指标
人工成本的主要指标有: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人工成本产出系数、人工成本销售收入系数、人工成本含量、人工成本工资含量、全员劳动生产率。
(一)劳动分配率 。反映劳动投入对企业净产出的影响,又反映企业新创造价值中对职工分配的份额,是反映劳动投入与净产出关系的指标。
(二)劳动分配率=人工成本/增加值
增加值(工业增加值):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三)人事费用率 。反映劳动投入占实现价值形态的总产出程度,是反映劳动投入产出的指标。
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是指企业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取得的收入。包括产品销售收入和其它销售收入。
人均人工成本 。反映人工成本水平的指标。
平均人工成本=人工成本/职工人数
职工人数:指在本企业工作并由其支付工资的人数。
(四)人工成本产出系数 。反映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益状况指标。
人工成本产出系数=增加值/人工成本
(五)人工成本销售收入系数 。反映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益状况指标。
人工成本销售收入系数=销售收入/人工成本
(六)人工成本含量 。反映劳动效率状况的指标。
人工成本含量=人工成本/总成本
总成本(成本费用总额):指企业的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之和。
(七)人工成本工资含量 。反映工资占人工成本的比重。
人工成本工资含量=工资/人工成本
(八)全员劳动生产率 。反映工业活劳动投入的经济效益指标。
全员劳动生产率=增加值/职工人数
三、人工成本的发布及其预警制度
(一)人工成本发布制度。各县区劳动保障部门、各企业主管部门及企业要积极配合市劳动部门搞好企业年度人工成本情况调查(每年的十二月进行),经市劳动保障局劳动工资科汇总、分析、整理后,于次年五月底前向社会发布行业人工成本情况参考水平。
(二)人工成本预警制度。企业可比照市劳动保障部门发布的行业平均人工成本参考水平,检查本企业人工成本的偏离值,从而对人工成本占增加值等产出指标比重较大的行业、部门或企业起到预警作用。
四、建立人工成本预警制度的有关要求。各县劳动保障部门、各企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并加强对企业人工成本预警工作的管理。
1、各级劳动部门要建立人工成本预警制度,逐步完善企业人工成本指标的监测体系。
2、各企业要加强人工成本统计工作,及时准确的报送人工成本报表,为企业人工成本管理提供真实全面的统计信息。
3、各主管部门要指导企业加强行业人工成本比较,进行总量分析和结构调整,合理确定工资水平。
要通过逐步建立行业或系统的人工成本管理体系,加强对人工成本的分析和预警工作,使人工成本管理制度化、科学化,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发挥更大作用。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开始试行

二00六年九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