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调研报告4篇

2020年12月24日23:39:44

XX年4月18日国务院第200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这是我国广大女职工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女职工的高度重视和极大关怀。根据要求,无锡市总工会女职委就无锡市开展学习宣传贯彻《特别规定》活动情况和有关女职工权益保护工作中的难点问题进行了调研,经过汇总分析,现汇报如下。

一、贯彻学习宣传《特别规定》的主要举措

为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各级工会女职工组织高度重视,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一系列学习宣传和贯彻《特别规定》活动,确保活动取得成效。

1、集中学习,认真贯彻。一是制定和下发学习宣传和贯彻《特别规定》的通知。结合“面、心、实”活动,市总女职委对全市《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宣传和贯彻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推进全市学习宣传和贯彻工作的落实。二是召开全市学习贯彻《特别规定》推进会议。市总女职委在新区召开女职工权益保护暨学习贯彻《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推进会,要求各级工会干部首先认真学习《特别规定》的内容,明确颁布实施《特别规定》的重要意义,在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三是开展宣传资料的征订工作。《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出台后,各级工会女职工组织立即征订和购买《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百题问答》、挂图等宣传资料,印制《特别规定》手册,积极教育引导广大女职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

2、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各级工会女职工组织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宣传。一是阵地宣传。充分发挥工会网站、企业led屏、广播、厂报等各类宣传阵地作用,以制作专题宣传展板、专题版报和黑板专栏等形式在企业进行广泛宣传有关知识,提高知晓率。二是培训宣讲。市总女职委充分利用“女职工素质提升大讲堂”开展法律知识的普及宣传教育工作,各级工会女职工组织举办各类学习《规定》的培训,组织企业管理人员、工会女职工干部和女职工集中学习《规定》的具体条款,解读《规定》的出台背景、重要意义及新旧《规定》的区别等,为贯彻《特别规定》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现场指导。各级工会女职委联合相关部门深入开展宣传,在街头、广场、社区、企业等场所设置咨询点,邀请企业法律顾问现场给女职工进行《规定》有关条款的答疑解惑,发放相关宣传资料,营造了学习宣传《规定》、关爱保护女职工的浓厚氛围。

3、建立机制,持续深入。建立学习宣传和贯彻《特别规定》长效机制。一是把学习宣传和贯彻《特别规定》工作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各级工会女职工组织紧密结合“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认真谋划、精心组织,深入基层一线,广泛宣传《特别规定》,就涉及女职工权益保护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集中调研走访,实打实解决女职工劳动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扎实推进女职工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并协助推动有关部门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制定相关政策。二是将贯彻工作与工会各项重点工作相结合。各级工会女职工组织加强女职工维权机制建设,推进“两个覆盖”,对企业集体合同、女职工专项合同进行补充完善,同时,依照《规定》对企业及有关部门履行合同情况组织职工代表进行检查,及时督促整改,把规定落到实处,促进企业改善劳动保护条件,落实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实现女职工体面劳动。三是加大对女职工的关爱力度。深入实施女职工关爱行动,通过开展以“健康服务、互助保障和爱心帮扶”为主题的活动,为女职工办好事,解难题、办实事,维护女职工队伍稳定,促进企业劳动关系和谐。截至今年6月份,女职工健康互助计划在保人数达62340人,已完成今年目标任务的96.28%,为环卫、保洁等行业的女职工提供享受免费妇科检查服务1千多人,帮扶单亲女职工、女农民工家庭子女助学人数560人。

二、存在问题

在调研走访、座谈和来访反映中了解到,《特别规定》出台后,各级工会组织积极响应,协助行政认真加以贯彻实施,但在实施过程中,基层单位还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和模糊概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特别规定》在实施中易产生的误解

1、《特别规定》中产假延长至98天与实际享受产假天数的理解有所混淆。《特别规定》明确了产假延长至98天,但实际执行中大多数女职工产假已享受超过98天的待遇,享受优待的原因,主要在于享受了《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的90天产假和计划生育晚育一个月的奖励假,所以女职工达到晚婚晚育年龄(24周岁),可以享受120天。新规定的泛泛规定反而造成了一些认识上的混乱,认为产假反而减少了。

2、《特别规定》中的女职工怀孕流产假期比原来享受的假期实际上有所缩短,落实有些难处。《江苏省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中规定:怀孕三个月以内流产的女职工,根据医疗单位的证明,给予二十至三十天的产假;三个月以上七个月以下的,产假四十二天;七个月以上的,产假九十天。它对怀孕流产的时间段细化成了“怀孕三个月以内、三个月以上七个月以下和七个月以上”这三个时间段,然而《特别规定》中规定:女职工怀孕不满4个月流产时,给予15天的产假;怀孕满4个月以上流产者,给予42天产假。它只给予了“不满4个月和满4个月以上”这两个时间段,其中天数比原来的减少了。在执行过程中,一些单位感到为难,大多数执行了新规定,但也有一些单位执行老的《办法》。

3、对违反计划生育规定、未婚先孕者是否享受特殊保护待遇感到难以落实。原来的规定中作了明确规定,“女职工违反国家有关计划生育规定的,其劳动保护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计划生育规定办理,不适用本规定。”在新规定中取消了相关条款,在实施过程中与原来的规定相比较,缺乏落实依据。

(二)有关实施《特别规定》面临的薄弱环节

1、怀孕女职工有被解聘的现象还存在。从来访者反映,有些用人单位,为了本单位的利益,一旦发现女职工怀孕,便以种种理由予以辞退或解聘,甚至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就约定几年内不得怀孕,甚至是不能谈恋爱和结婚。

2、部分外来女职工的生育保险还得不到保障。 主要在一些服务业,用工流动性较大、生产经营不稳定的中小餐饮企业中,原因在于企业主不愿增加用工成本,外来女职工保障意识淡薄,不愿参加社保所致。

3、女职工保健设施依然难落实。虽然新规定第十条规定了女职工比较多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女职工的需要,建立女职工卫生室、孕妇休息室、哺乳室等设施,妥善解决女职工在生理卫生、哺乳方面的困难,但依然不具可操作性。

4、妇女病普查制度执行还有差距。有的企业缺乏女职工卫生保健意识,对两年一次的妇女病普查工作重视不够,几年组织一次或不组织女职工参加妇女病普查。每年由工会和相关部门提供的免费普查经费也很有限,不能满足广大女职工的保健需求。

三、有关建议

1、尽快修改《江苏省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多年来,江苏省在女职工的劳动保护方面走在全国前列,1989年就出台了《江苏省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但是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急需加以修订。建议在修改省内的《办法》时,对于原《办法》中有多项规定已达到和优于国家规定的,是否按照江苏省的实际情况给予保留;而没有达到标准的,按照国家新颁布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实施。

2、将建立女职工保健设施列入公共服务功能。将女职工与生育相关所面临的问题作为民生问题加以解决,企业建立女职工卫生室、孕妇休息室、哺乳室等设施,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政府相关部门应给予多种形式的政策等支持,以真正解决女职工特殊时期的劳动保护问题。

3、重视定期妇科检查。对女性健康的保护非常重要,国家、用人单位应采取措施定期安排对妇女常见病的检查,目前工作中实现了对育龄妇女两癌(乳腺癌、宫颈癌)的免费筛查、两年一次的妇科检查,建议在修改《办法》中,建立定期(至少一年)妇科体检长效机制,切实保障女职工的身体健康。

4、建立男性享受生育护理假和相关津贴的制度。由生育保险基金来承担此项支出,不加重企业和政府负担。缓解女性在育儿上承担的过重负担而成为就业中性别歧视的问题。

5、加强《特别规定》的培训工作。各级工会组织要采取各种形式,组织工会和工会女职工工作干部、企业行政人员和职工学习法律法规,解读政策,准确把握《特别规定》基本内容,解除对《特别规定》的误解,不断提高依法维权的能力和水平。

电力企业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的调研报告

如果说21世纪是她世纪的话,那么,在21世纪的职场上,女性作为一支新生力量日益崛起,接受知识经济对其思想,文化和技能所带来的挑战和契机,不仅撑起了半边天,而且有超越男性的趋势。对于电力企业而言,行业性质决定了女职工不可能在这样的群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但她们绝对是一抹靓丽的风景线,在电力行业不乏有不怕困难,勇挑重担的女职工,令许多男同胞刮目相看。当然,要使女职工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有所作为,加强其自身素质建设是重中之重。本文结合电力企业女职工工作实践,从女职工素质工程建设的必要性,推进过程中的难点和具体对策等方面简要进行论述。

一、所在电力企业女职工素质现状

90年代初,公司建成以后,面向本地大批招工,大多数女职工的文化程度只处于初,高中水平,经过电力学院的短期培训后上岗就业。现在,公司在岗女职工共93人,女工人数占总人数的30%左右。其中大学本科学历有7人,大专学历25人,高中学历21人,初中学历21人,中专学历9人,职业中专和职业高中分别为9人和1人。有一部分女职工近几年通过业余学习,拿到了大专文凭,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相当一部分女职工在思想观念,文化水平,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还是安于现状,不进则退。

二、实施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工业化和高科技使男人的体力优势渐渐趋弱,智慧与才华已成为职业生涯的决定因素,我们充分认识到女性要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半边天作用,必须提高自身素质。

(一)实施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是实现公司发展的需要

女职工/总体人数=30%,这个等式让我们看到,广大女职工是构建和谐企业的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建厂初期,企业的工作技术含量不是很高,设备较落后,对职工的文化素质要求也相应不是很高,但是随着电力行业的体制改革,工业化技术革新和外部热用户的增加,近两年公司已全面进入了技术改造和扩建的关键时期,很多生产现场的设备都采用了自动化控制,也逐步引进进口产品,脱硫除尘设施也已经建成,对女职工,特别是生产一线的女职工的技术能力,外语水平,创新精神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她们唯有不断充电,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才能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

(二)实施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是女职工自我发展的需要女性要在企业中岗位成才,不被淘汰,必须找准时代方向,社会需求和个人优势的汇合点,才能在竞争中发展自我,实现个人价值。通过素质提升,激励女职工认清形势,不断进取,超越自我,使女职工树立人人都能成才和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素质提升,不断增强女职工的竞争能力和自我潜力,为女职工获得平等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通过素质提升,使女职工得到家庭,企业,社会的尊重和认可,为家庭的和谐,企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作出积极贡献。女职工走要学习,求发展的道路,是符合女职工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的。

三、推进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的实践

近年来,公司女工委员会发挥自身优势,为广大女职工在提升素质方面创造机会,搭建多方面的学习和展示的平台。在工作中力求实现三大突破,一是体现new,二是克服difficulty,三是立足great,不断赋予工作和活动以新的内容和形式,创意新颖,花样叠出;不断精益求精,遇到任何困难都坚持到底,乘风破浪;不断创造新的成绩,任何活动都组织周密,力求效果。通过学习和锻练,使广大女职工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文明素质等方面有一个很大的提升,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搭建平台,写出培训新篇章

女工委员会根据不同的岗位特点,举办了一系列提升女职工素质的教育培训和竞赛活动,全面为女职工的岗位成才创造环境。不仅通过理论学习,比如邀请老师讲课,座谈会,读书看报等手段,及利用宣传栏,局域网,黑板报,海报等形式广泛宣传和学习,让女职工开阔眼界,增加知识;还通过岗位能手,技术比武,劳动竞赛,青年文明岗,合理化建议等实践活动,不断鼓励女职工学习和钻研技术业务,在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展示才华和智慧,从而增强她们为企业的明天奋力拼搏,岗位成才,建功立业的决心。到目前为止,已有42人及12人分别达到中级,高级职称,并且通过公平公正的内部岗位竞聘形式,让更多的优秀女职工脱颖而出。

(二)创新载体,寓教于乐显特色

为丰富女职工的业余生活,塑造身形,练就气质,女工委员会举办了女子瑜珈培训班。大家利用每周两次的下班后一小时业余时间,认真听取老师讲解,刻苦排练,在忙碌而纷繁的工作之余,瑜珈让女工们挥洒汗水,沉淀心情,陶冶情操。

绣出你的风采——女工委员会组织开展的十绣活动深受女职工的欢迎,一幅幅十绣充分展示了公司女工的聪明才智,也让我们看到了八小时以外女工们心灵手巧的另一面。

你一拍,我一拍,我们都来打一拍——公司乒乓球比赛中,女职工们巾帼不让须眉,赛出了水平,拼出了水准,比赛现场异常活跃,女职工们展现出的顽强拼搏的精神把比赛推向高潮……乐理知识,桥牌知识培训班,到处都有女职工的身影,女工委员会充分利用文化,体育等阵地,想出新点子,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开展有针对性的特色活动,充分展示公司女职工的才艺。

(三)找准结合,真情实意办好事

女工委员会将素质提升与维护女职工权益相结合,大力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把女职工的专项权益保护内容写入了《公司集体合同》中,在女职工关心的平等就业,同工同酬,特殊劳动保护,生育待遇等问题上给予关注和保护;还积极为女工办实事,办好事,定期为她们发放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每年组织女职工的健康普查,并为女职工购买了女性安康保险,建立女工健康档案,做女职工的贴心人;时常关心女职工的生活,建立帮助困难女职工的长效机制,节假日上门慰问,做好她们的坚强的后盾,让她们无后顾之忧。

四、深化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的难点

由于在90年代建厂初期,公司大批招工,这时,大多数女职工的文化程度只处于初,高中水平,有一些虽然进行了电厂培训,熟悉工艺流程和电力设备,但还是存在文化程度低,加之当时电力企业工作技术含量不高,在文化素质的要求上压力不是很突出。90年代后期,电力企业进行全面改革,自动化逐步取代机械表盘,技术的含量提高了,社会的要求也提高了,原有的女职工素质现状与企业发展要求差距也越来越大,认识出现了偏差,使得女职工在素质培训上出现了大而有力的绊脚石。不少女职工缺乏学习积极性,缺乏竞争意识,缺乏自信心理。有的认为自己现有的工作技能已经足够能应对目前的工作,不必要重新走上学习的道路;有的认为自己的年龄大了,记忆力下降,上班,家务,孩子样样要操心,哪有心思坐下来苦读圣贤书;有的认为电力企业职工工作比较稳定,缺乏危机感;也有的认为电力企业还是以男性居多,女同志体力不如男,只能做些轻闲的工作,因此要想工作再上一个层次也不大可能,导致畏难,消沉等情绪产生,从而缺乏自信心。由于受生理特点和历史遗留的封建保守意识的影响,这些思想,限制了女职工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自身潜力的充分发挥,造成女职工不愿,不想参加技能培训,学习热情降低了,从而无法提高其各方面的素质。因此,电力企业的女职工要在企业的发展中有所作为,最根本的还是要纠正错误思想,认识到提高素质对自身的重要性。在此情况下,女工委员会必须审时度势,调动女职工学习的积极性,克服难点,推进工作的顺利发展。

五、加强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实施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细水长流。公司对女职工素质提高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但是还存在稍许不足:一是少数领导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足;二是部分女职工自我提升的热情,活力还不高等。女工委员会将在下一阶段进一步扩大宣传,健全机制,创造特色,把这项工程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确保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一)加强宣传重拳出击

大力宣传,做到发动好,组织好,开展好。一方面,在丰富活动内容上下功夫,调动女职工参与的积极性;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提供保证,扎扎实实推进活动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培育典型,树立榜样。介绍新时代涌现出来的女性先进人物和业务骨干,比如人民的好卫士任长霞等,广泛宣传,引导女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激发女职工的学习热情,建立一支朝气蓬勃的女职工团体。

(二)完善机制强化管理

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要走出走走停停的模式,才能确保实效和持之以恒,这其中的关键是要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的运作机制。

一是建立激励考核机制。开展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要对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技术等级和文化程度有提高的女职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对于成绩突出者,选树典型并进行表彰,以点带面,发挥示范作用,激发女职工学技术,学业务,学文化的积极性。

二是建立因人施教的培训方法。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面的女职工开展适合她们需求的技术技能培训,有的放矢,帮助她们制定和实现个性化成才目标,使她们在本职工作岗位上获得素质提升的动力,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发挥女职工半边天作用。

(三)夯实基础创造特色

女工委员会要夯实基础,注重岗位培训等传统项目,比如技术比武,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等;并且要积极开动脑筋,推陈出新,精心设计各种富有时代感和女职工特色的活动载体,使广大女职工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力,争创一流,多做贡献;还要多与姐妹单位交流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少走弯路,开阔思路。

有素质才有未来,有进步才能发展,把女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业务知识培训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努力倡导快乐工作,优质工作,从而激励了女职工的工作责任感和成就感,使女职工在工作中求进步,创佳绩,讲奉献,较好地发挥了女职工在电力企业两个文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作用。提高女工素质工作,使女工委员会同时也找到了开展女工工作的最佳结合点。

关于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长效机制建设的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胡锦涛关于完善在工会领导下的维权机制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建立和完善帮扶困难职工长效机制,更好的协助党和政府解决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根据全总工保()11号和豫工劳()3号文件要求,市总工会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就我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长效机制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 基本情况

xx市市、县区两级总工会共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两个,其中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成立于5月15日,按照全总的标准建立,并通过了省总的合格验收。xx县总工会建立的是困难职工培训中心,侧重于对困难职工的再就业培训。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共设立了困难救助、职业介绍、技能培训、法律援助、信访接待、健康咨询、农民工权益维护等窗口,对困难职工实行“七位一体”的直面式服务,专设了职工热线电话“12351”,加大对参加工会组织的职工和农民工的帮扶力度。至目前,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共接待职工1人次,实施帮扶11200人次,有效地促进了漯河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 帮扶中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工作定位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包括职工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因此帮扶困难职工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也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帮扶中心作为服务困难职工的窗口、维护困难职工合法权益的阵地、实施送温暖工程的载体,多年来为广大职工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好事,有效地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难、就医难、子女上学难、生活难、住房难、诉讼难等实际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是工会组织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帮助、扶持困难职工的新举措,为困难职工脱贫解困提供了及时、方便、快捷、有效的全方位服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仅靠工会一家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要快捷地解决每一位求助的困难职工问题,不要说中心,就是举全会的人力和财力,恐怕也难以满足职工的需求。因此xx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工作定位于“拾遗补缺、救急济难、快捷服务”,拾遗补缺就是既要补政府社会保障的遗和缺,也要补基层单位的遗和缺。解决困难职工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特殊困难,帮助他们渡过眼前的难关,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困难职工解愁,才是帮扶中心应该做、也必须做好的工作。

三、 帮扶中心工作情况

xx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充分履行维护职能,以建立“五项机制”为抓手,以解决“六难”问题为主题,加大对城镇下岗困难职工的扶贫帮困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1、建立就业救助机制,解决职工就业难问题。再就业是困难职工脱困解贫的根本,因此我们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帮助困难职工再就业。一是小额借款帮助再就业。我们通过对职工个人和困难群体进行小额借款扶持,变输血为造血,帮助和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两年来,帮扶中心累计借出资金126万元,累计帮助下岗职工850人。二是建立基地深化再就业。我们通过创办下岗职工再就业基地,广泛开发再就业岗位,吸纳下岗职工重新就业。帮扶中心共建立了8个“下岗职工再就业基地”,集中帮助650人重新上岗。三是开展培训服务再就业。帮扶中心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网络优势,建立职业培训基地,制定培训计划,面对下岗、失业职工,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培训促进再就业,仅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680人次。四是开展活动促进再就业。帮扶中心共开展大型用工洽谈会2次,另外4次深入到下岗职工多的困难企业,开展以“送岗位到企业”为主题的专项用工洽谈会,共提供用工岗位2547个,492人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2、建立就学救助机制,解决困难职工子女上学难问题。

一是每年“六一”期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庆六一,帮扶困难职工子女上学活动”,对不满14周岁的困难职工子女进行救助。共有469名困难学生得到了救助,救助金额39396元。二是成立了“扶贫助学互助会”,每年对应届和往届特困大学生进行救助。截至目前亩,共救助特困大学生81名,救助金额6.01万元。去年又协调市移动公司捐款5万元设立了“移动助学金”,为5名考入重点院校困难职工子女每人提供4000元的经济资助,直至完成学业。三是我们协调市教育局出台《关于切实解决困难职工子女就学问题的意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困难中小学生,给予学杂费70%的减免。全市对困难中小学生学杂费的减免人数为1272人,减免金额为17.09万元。

3、建立医疗救助机制,解决困难职工就医难问题。

一是建立“特困职工就医优惠医院”。在市、县区两级总工会的协调下,建立“特困职工就医优惠医院”12家,为困难职工提供医疗救助。至目前,共为6188名困难职工减免医疗费131.7万元。二是开展义诊活动。我们每年举行一次义诊活动,为困难职工实施医疗帮扶,已形成制度。仅在开展的“健康春风”义诊活动中,为511名困难职工进行了免费身体检查,义诊金额达11万多。三是协调成立了“特困职工购药定点优惠药店”。凡是持有市总工会发放的《特困职工证》的职工,购药可享受5%的价格优惠。四是困难救助。对于患大病的困难职工,符合要求的,给与相应的现金补贴。至目前,已救助126人,救助金额9.31万元。五是健康咨询。在帮扶中心内设立了健康咨询窗口,加强日常医疗救助。

4、建立帮扶救助机制,解决困难职工生活难问题。

一是建立特困职工档案。特困职工档案是开展送温暖活动的基础。目前帮扶中心按照家庭情况清、困难原因清、思想状况清、就业要求清、技术特长清的原则,建立了特困职工档案,加强动态管理,并科学地实行了三级管理制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二是坚持开展“双节”送温暖活动。目前一年一度的双节送温暖活动已经形成机制,坚持不懈,成为具有工会特色的帮扶活动,得到了广大职工的认可和社会各届的赞扬。双节期间,我市三级工会组织共筹资289.95万元,救助特困职工7280人,确保了不让一名困难职工因家庭困难而发生意外。

5、建立法律救助机制,解决困难职工维权难问题。

一是成立了“职工法律援助站”,依法维护职工尤其是困难职工的合法权益。我们聘请专职律师常年值班,无偿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二是拓宽维权渠道,丰富维权内容,与市司法局联合成立了“农民工权益维护站”,依法维护参加工会组织的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至目前,两个维权机构共提供法律咨询1670次,为    28起劳动争议案件实施了法律援助。如贵州省小伙子韦勇在我市某私人企业打工时,不慎吸入有毒气体造成肺部感染,厂方不但不为其治病,申报工伤,反而将其开除,韦勇无奈之下到帮扶中心求助。在了解情况后,我们指派值班律师对它进行法律援助,免费打官司,依法获得了应有的赔偿。

经过两年的运作,我市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已初步形成了“指导有政策,就业有岗位,救济有资金,信访有渠道,援助有保障”的工作格局,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四、 帮扶中心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

在管理体制上,我市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自成立之日起,就隶属于社会保障部,中心主任由部长兼任,帮扶中心工作与保障部工作一并安排进行,并每月定期向党组汇报一次工作情况。在人员配备上,市总党组抽调职能部室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的机关干部充实到帮扶中心。目前共有专职工作人员4人,全部大专以上学历,且经过专门的业务培训。在职能设置上,我们按照“党政所望、社会所需、职工所求、工会所为”的原则,设立了再就业介绍、困难救助、技能培训、信访接待、法律援助、健康咨询等窗口,建立了“职工法律援助站”和“农民工权益维护站”两个维权机构,开展“一站式”服务,全方位对困难职工进行帮扶。在工作制度方面,我们制定了“服务宗旨”、“主要职责”、“礼貌用语”、“困难救助办法”、“再就业介绍办法”、“信访接待办法”、“法律援助办法”、“困难职工救助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程序公开、公平、公正,实行透明化服务。在信息化管理方面,我们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办公。目前帮扶中心有单显滚动式电子大屏幕、触摸式电脑各一台,方正牌17寸纯平电脑3台,激光打机、传真机、电话各1部,并开辟了工会自己的网站,与省总、县区已经联网。现代化的办公设施可以快速为职工服务、也可以接受领导的监督。在与工会其他部门的关系上,我们认为,帮扶中心实际上是工会保障工作的延伸和细化,是在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的一个载体,其工作应该在保障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开展。工会保障工作由包括保障部门在内的多个部门承担的,帮扶中心是将工会多个职能部门的工作揉和在一起,因此,在业务上也要接受相关部门的指导。

五、帮扶中心与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制度的建立情况。

截至目前,我市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未与政府有关部门建立沟通协调制度,仍然没有冲出工会自身运作的“围城”。之所以未建立这种制度,主要由以下客观原因造成:一是上级工会组织未能创造良好的环境,如与有关部委联合下文建立沟通制度,或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等。二是政府职能部门自以为是,不能很好的合作。因此造成了帮扶中心单打独斗的局面。当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如果能与政府职能部门建立起沟通协调制度,取得他们的支持,帮扶中心的工作法码将大大增加,力度将进一步增强,困难职工的合法权益将会更加有效的得到维护。下一步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协调,尽快建立起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制度。

六、帮扶资金筹集、使用、管理情况

雄厚的资金是建立帮扶长效机制的基础,也是开展帮扶活动的保证。目前漯河市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可支配的资金由三部分组成:本级工会20万,社会捐助82万,送温暖资金30万,共132万。帮扶中心不是一个法人单位,没有资金管理权,只有使用权,所有帮扶资金由市总财务部统一管理、专款专用。两年来,帮扶资金在促进再就业、小额借款、困难救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切实解决了困难职工的燃眉之急、无奈之困。但是帮扶中心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市财政也没有给与必要的支持,久而久之必定会导致资金枯竭,制约工会帮扶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因此建立起工会自筹、社会捐助、财政拨付的科学资金筹集机制是当务之急。

七、来访困难职工的困难原因分析、帮扶情况及效果。

近期,帮扶中心对我市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调研,就致贫原因作了如下分析:

1、因企业停产半停产所致。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国企改革不断深化,部分企业因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而惨遭淘汰,导致职工收入大幅度减少或下岗,生活陷入困境。

2、因下岗失业所致。

部分企业在改革过程中,为了求生存、谋发展,不得不走出了“减员增效”的路子,职工也不得不接受了下岗的命运,这就意味着他们的生活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收入来源中断,导致生活困难。

3、因子女上学所致。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的教育费用对于职工家庭尤其是人均收入不足130元的困难职工家庭来说,确实难以承担。一名大学生一年的费用需要上万元,对于他们本身来说绝对是负担不起的。但是为了子女的未来,东拼西凑借来了学费,家里也就一贫如洗。

4、因单亲收入低所致。

在单亲家庭中,一个人收入有限,不但要承担子女的抚养费,还要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生活上更是雪上加霜,难上加难。

5、患大病所致。

众所周知,现在医院的医疗费用十分昂贵,不用说下岗职工,就是有稳定收入的职工也难以承受。患伤风感冒之类,到医院也需要数百元治疗费,如果是大病、重病,其治疗费用对于下岗职工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可望而不可及。

对于来访的职工尤其是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倾心竭力地进行帮扶救助,最大限度地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如富利达公司职工王爱云夫妇下岗多年,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加之女儿考上大学,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得知情况后,帮扶中心给与其元小额借款,扶持她做起了生肉加工生意;每年向她女儿发放助学金1000元,帮助完成学业;逢年过节,帮扶中心还要对她进行走访慰问,给与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如今,在王爱云的努力下,生意红红火火,完全脱离了贫困,女儿毕业后也找到了满意的工作。每当她提起工会,总是激动得泪流满面:要不是工会,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工会的恩情。吕毛是冶金厂特困职工,因无钱买房,常年在沙河上的一条小船上居住。双节期间,帮扶中心救助他400元钱,帮他度过了一个温馨的春节;节后,我们又积极与房管局联系,协调他享受了财政差额贴补的廉价租房政策。现在吕毛逢人便说:帮扶中心帮了我的大忙,工会真是我们职工的娘家人啊。

两年来,帮扶中心急为困难职工所急、想为困难职工所想、帮为困难职工所帮,切实解决了与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以实际行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架起了党委政府与职工群众的绿色联系通道。困难职工在感激工会的同时,更是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关爱。

八、 存在问题

1、资金筹集难。资金是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开展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建立工会帮扶长效机制的基石。但是现在帮扶中心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经济基础薄弱,缺乏持久经济支撑,没有稳定的金来源渠道,制约了工会帮扶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2、与社会保障体系缺乏有效沟通和衔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作为工会帮扶工作的平台,基本上是工会自己单独运作和管理,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和协调不够,与社会其他组织开展的救助活动联系更少,没有将社会其它救助资源有效利用。

3、帮扶力量有限。作为社会团体,无论是在经济上、政策上、信息上都无法与政府职能部门相比,帮扶的力度不够,对困难职工不能从根本上给与扶贫救助。

八、建议

1、最大限度的争取党和政府的支持。帮扶中心的所有工作,是协助党委政府解决问题,排忧解难,政府理应支持。当然,要使领导认识上取得一致,工会要做大量的工作。要大力宣传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要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以来自企业和职工群众实际的第一手材料来证明帮扶中心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以工作实绩不断取得党和政府的认可。

2、形成帮扶中心内外协调的工作机制。目前,困难职工问题涉及的人数多、范围广、工作领域宽、政策性强、原因复杂、解决起来难度较大,需要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齐抓共管。要不断拓宽与政府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困难职工问题的渠道,建立定期联系、沟通和共同解决问题的制度,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信息支持。同时帮扶中心与工会各部门之间,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制度,形成合力,共同帮扶困难职工。

3、建立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要通过政府拨款、工会经费投入、社会捐助等方式筹集资金。积极争取政府对帮扶中心的资金支持,通过多种形式筹集社会资金,努力拓宽资金和物资筹措渠道。工会要加大对帮扶中心的资金投入力度,拿出必要的经费用于帮扶中心。

4、建立帮扶中心工作长效机制。一要健全制度。帮扶中心要建立信访接待、职业介绍和培训、法律援助、生活救助等项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制,实行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二要配备一支政治和业务素质过硬的帮扶工作队伍,将一批具有一定政策理论水平和群众工作经验、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的人员,充实到帮扶工作队伍中来。三要加强对帮扶中心的组织领导,工会主要领导人要亲自抓、负总责。定期研究帮扶中心工作,对职工群众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进行研究,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意见,在人、财、物方面提供必要帮助。

加强女职工技能培训调研报告

百色市总工会女职工委按照自治区总工会女工委《关于积极参与“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的通知》要求,采取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在全市围绕女职工职业技能现状、需求、存在的问题、意见建议等展开了调研,结合百色工会近年来的实践,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今年4月中旬,市总工会走访了5家非公企业:广西驰程汽车运输公司、田阳县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右江矿务局、百色皓海碳有限公司、百色矿务局。12个县(区)总工会也相应组织走访了60家非公企业进行走访调研。此次走访调研活动涉及女职工3500人,发放调查问卷3500份,收回3500份。调查问卷中反馈出,95%的女职工“还有继续学习的愿望”,2%女职工选择“以后再说”,3%女职工认为“不学不行”。92%的女职工“正在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2%的女职工选择“不是(不想学、没必要学、学了也没有用),7%女职工选择“不是主动的,是在压力下学习”。

二、女职工技能培训的现状

近年来,全市各级工会把提高女职工素质、优化劳动力结构作为实施“女职工提升素质建功立业工程”重点,广泛组织开展形式各样的技能培训工作,工作收到了明显成效。

(一)各级党政和工会高度重视女职工技能培训工作。市、县(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女职技能培训工作,建立相应工作机构,建立并完善了市、县(区)、乡(镇)三级技能培训体系。同时逐年加大对女职工技能培训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为工作开展提供强大经济后盾和技术支持。目前,我市建有1个农民工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1个女职工培训示范学校和13个农民工就业培训基地,专门为女职工提供就业、创业培训服务。各级工会依托技能培训基地深入广泛实施“家政服务工程”开办家政服务员培训班,多年来共培训女职工近XX人,就业率达80%以上。

(二)女职工整体素质明显增强。近年来,我市各级工会女职工组织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实施女职工提升素质建功立业工程的意见》,努力争做“创新能手”、争创“创新示范岗”,争当“工人先锋”,全市女职工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据统计,三年来女职工共有6万名女职工积极参与到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和技术比武,共提出合理化建议1225条,技术革新18项,开展劳动竞赛XX多场,举办教育培训班、讲座、流动课堂共950期,参加培训人员达36200人/次,共有3.04万人提升学历层次,1.15万人晋升技术等级,提拔为中层(含中层)以上领导岗位的女职工共62人。

(三)女职工技能培训的需求日益增多。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女职工在“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时的心态”时,72%选择“努力提高自己的本领”,22%“有压力感,6%选择“随大流”。因此,绝大多数女职工渴求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希望以此给自己充电,适应目前就业市场激烈竞争。比如广西驰程汽车运输公司的女职工要求充分利用企业分公司---汽车驾驶学校的社会资源,针对产业特色和妇女个性化需求,开办家政、酒店服务等行业培训班,提高女职工自身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显示,制约女职工技能培训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部分女职工接受技能培训的能力较弱。近年来,我市各级工会都开展了各类女职工技能培训班,培训对像大多数是失业下岗女工和农民工。这部分人群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接受培训能力弱。哪怕是经过了培训,也未必能派得上用场,培训效果也打了折扣。

(二)培训经费投入不足,补助标准偏低,培训质量不高。从近3年培训投入来看,培训补助标准分别为人均100元左右,而要把农村妇女培养成技能型人才,达到用工单位及自主创业技能要求,至少应培训1个月,人均百元的培训补助是不远远不够的。同时,由于培训资金投入不足、补助标准偏低,造成培训时间短,培训不到位,难以保证培训质量,特别是新生劳动力培训难以真正掌握就业技能,影响了妇女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三)培训硬件不足,培训机制不完善。各级党委、政府和工会组织虽然非常重视技能培训工作,但由于地方财力不足,目前我市也只有1家女职工培训专门机构,各县(区)还没有自己的女工培训学校。同时已建成的培训基地还不健全,培训设施不够配套,难以保证培训质量,只能开办短期式的训班。

(四)培训内容不够多样,培训“含金量”不高。由于培训班次设置时段集中、内容缺乏多样性,加上培训时间过短,女职工很难学到过硬技术,在务工过程中难以胜任技术含量高的工作,只能从事简单劳动,遇有市场用工变化,极易造成回流,不利于长期稳定就业。

四、原因分析

女职工技术技能培训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

(一)女职工自身素质原因。由于受传统观念等因素影响,不少女职工自身文化和技能素质较低,经济收入普遍不足,加之认识不足,有一技之长的不多,影响和制约了女职工技术技能培训工作。

(二)信息服务渠道不畅。女职工技术技能培训与市场、岗位信息需求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和对接,造成培训内容单一、过时,从而直接影响女职工技能培训工作的成效。

(三)培训激励机制不健全。虽然我们都为参加培训的女职工学员提供培训补助,但由于参加培训人数较多,多数女职工收入不高,造成培训人数增长不快,就业面变窄,同时政府也缺乏有效的扶持政策来促进女职工技术技能的培训。

(四)目标责任体系不健全。目前,女职工技能培训缺乏一整套象九年制义务教育那样的教育培训体系和目标考核体系,有关部门、领导的目标责任还不够健全。

五、思考与对策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供组织保证。要把女职工技术技能培训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和工会组织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运作、各方配合”组织管理体制,统一领导,统筹协调全市劳动、教育、妇联等部门、团体以及职业教育的人力资源、场地资源、信息资源,确保培训工作落到实处。要把女工技能培训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和工会的年度考核内容,层层签定责任书,实行目标管理,实实在在为女职工办实事、办好事。

(二)高度重视,加大宣传力度。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工会组织要以高度责任感重视和切实抓好女工教育工作,加强宣传引导,增强对农民教育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加强女工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女职工的素质。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把党和政府对女职工培训的优惠政策宣传到位,把培训前后的比较效益宣传到位,提高女职工对培训的认识,在全社会树立“技术致富”的观念,增强女工参与培训的自觉性。三是要加强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加快推进男女平等的进程。要把男女平等的观念和主张渗透到法律和政策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才能变成社会行动并产生社会影响力。

(三)争取政策支持,为培训工作提供资金保障。进一步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加强和规范培训资金的管理。要切实用好国家对女职工特别是女农民工的培训扶持资金,改善培训基础设施,配强师资力量,扩大女职工受训面,提高女工的技术素质。

(四)突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增强培训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围绕市场需求和用工单位提出的女劳动力用工数量、类别、技能标准、时限要求等,制定培训计划,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提高女职工择业竞争能力。围绕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女工的农业技能。对缺乏技能、年龄较大、外出务工有困难的妇女,应着重开展技术含量低、周期短的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为她们就地致富创造条件。

(五)搞好跟踪服务,维护妇女权益。要建立跟踪服务机制,掌握受训人员就业和胜任工作情况,不断调整培训方式,提供后续跟踪服务,增强受训女工的致富能力,同时要加强女工的法律知识、安全知识、生活常识、公民道德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受训人员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