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描写海南的优美短句子

2021年04月07日17:55:02

1.关于苏轼写海南的诗句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苏轼到达惠州后,更觉得惠州风物,确实名不虚传: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惠州一绝》)

他每到一地,都会对那里产生深厚的感情。

苏轼在惠州先后住过三个地方:合江楼、嘉皊寺、白鹤峰。

他在《迁居》诗序中说:

吾绍圣元年十月二日至惠州,寓居合江楼。是月十八日,迁于嘉皊

寺。2年3月19日,复迁于合江楼。3年4月20日得归于嘉皊寺。时方卜筑白鹤峰之上,新居成,庶几其少安乎?

《迁居》诗写道:

前年家水东,回首夕阳丽。

去年家水西,湿面青雨细。

东西两无择,缘尽我辄逝。

今年复东徙,旧馆聊一憩。

已买白鹤峰,规作终老计。

苏轼初到惠州住在合江楼,即惠州东门楼。楼位于东江、西江汇合处,海山葱胧,江流环抱,秋风初凉,百鸟合鸣,有如仙境。他在《寓居合江楼》诗中说:

海山葱胧气佳哉,二江合处朱楼开。

蓬莱方丈应不远,肯为苏子浮江来。

苏轼在这里住了不久,就迁居嘉皊寺松风亭。苏轼以前赴黄州贬所,经过湖北麻城的春风岭,遇上梅花盛开。这次贬官惠州,住在嘉皊寺松风亭又遇上梅花盛开。苏轼在《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诗中写道:

春风岭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断魂。

岂知流落复相见,蛮风谯雨愁黄昏。

苏轼贬官惠州,一住又是几年,他深感“中原北望无归日”,就开始作长远打算。他在白鹤峰买了几亩地,筑屋二十来间,凿井四十来尺深,并栽上各种果木。他对果木树秧的要求是不大不小,太大不易栽活,太小又怕等不到果木成林,自己就死了。

苏轼在惠州期间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安闲自在的。“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

……天香国艳肯相顾,知我酒熟诗清温。”(《再韵松风亭下梅花盛开》)——这是在赏梅:“烂煮葵羹斟桂醑(美酒),风流可惜在蛮村。”(《新酿桂酒》)——这是在酿酒;“初日下照,潜鳞俯见。意钓忘鱼,乐此竿线。”(《江郊》)——这是在垂钓。苏轼偶尔也曾访僧会友,惠州太守詹范对苏轼很好,曾携酒拜访苏轼,可能还在经济上帮助过他:“酒材已遣门生致,菜把尚叨地主恩。”(《新酿桂酒》)又说:“欲求公瑾一穂米,试满庄生五石樽。”(《惠守詹君见和,复次韵》)循州(今广东龙川)太守周彦质也曾在经济上帮助过苏轼:“未敢扣门求夜话,时叼送米续晨炊。知君清俸难多辍,且觅黄精与疗饥。”(《答周循州》)苏轼在惠州期间,他的表兄程正辅为广州提刑,曾到惠州看望他:“我兄清庙器,持节瘴海头。……人言得汉吏,天遣活楚囚。惠然再过我,乐哉十日留。”(《闻正辅兄将至,以诗迎之》)在程正辅到达惠州后,他们曾一起游白云山、香积寺等名胜。总的来说,苏轼在惠州还过得不错:“风土食物不恶,吏民相待甚厚。”(《答陈季常》)

2.描写海南岛的句子

南海明珠——海南岛

在我国南海的万里碧波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富饶美丽的海南岛。

海南岛是祖国的第二大岛。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岛上有许许多多的橡胶园、椰子园和热带植物园。腰果、咖啡、胡椒、芒果、荔枝、龙眼、菠萝蜜等,在不同 季节里挂满枝头;海参、海龟、鲍鱼、大龙虾等名贵海产品不计其数;铁矿、石油和天然气等矿产蕴藏量也非常丰富。

海南岛一年四季气候宜人,风景优美。高高的五指山挺立在海岛的中部,山上热带林木郁郁葱葱,四季常青。有山间小溪汇成的万泉河滔滔奔流,浇灌着两岸的农 田。地处最南端的天涯海角,海天一色,美丽壮观。游泳胜地牙龙湾海滩,有七千多米长,一望无际的海滩沙白如银,各种颜色的贝壳碎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眺望大海,风儿和海浪好像在海面上嬉戏追逐,溅起千万朵白莲般的浪花,海潮哗哗,渔帆点点,景色十分迷人。

海南岛的椰林风光最逗人喜爱。你看海滩上那一片片的椰子林,如同一道道绿色的屏障,那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椰子树,树形奇特,树干没有分枝,树梢上的绿叶像一把撑开的大伞,伞下果实累累。海风吹来,绿叶摇摆,仿佛在向人们招 手。

每当清晨或傍晚,你坐在沙滩的礁石上,面对着大海,听着海浪拍打的声音,望着海上红日东升或落日西沉的奇景,你一定会高歌一曲,赞美这秀丽的海南风光。

3.谁能介绍一下苏轼被贬海南的来龙去脉

"祸不单行"苏东坡又被贬居海南岛(东坡散记七十) 俗话说"祸不单行"也有些道理,以苏东坡而论,因为他一直在政敌们的迫害之中,所以不会被迫害一次就完了的,故可言"祸不单行"了。

苏东坡未想到才在新居度过两个月的惬意日子,朝廷又将他贬居海南岛,还命他立即动身。这次的打击很突然,却是他描写春风令人小憩的抒情诗惹的祸。

这首诗后来传到了章淳耳中,他当然不肯罢休,说苏东坡贬居惠州还有如此好心情,那就叫他到更远的海南岛过日子。并颁发新令规定,罪臣的亲属不准在附近为官,这事对苏东坡精神上打击最大,因儿子苏迈在岭南地区任小官,现在也不允许了,可见小人之心多狠毒! 六十岁的苏东坡在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四月底只好离开新居,小儿苏过将妻儿留在惠州,决定陪父亲到海南岛。

去海南岛要经过广州,再经广西梧州到雷州半岛渡海,徒步行程达近千里。苏迈送父亲到广州后才告别,苏东坡同小儿子便步行去梧州。

到梧州苏东坡听到弟弟苏辙刚去雷州半岛的消息,心里既忧又喜,因为被贬居到边远的岭南地区的只有他两兄弟,知又是奸人章淳的恶招。事实真是如此,章淳觉得这样整治两兄弟还很有趣,就是要让苏家兄弟隔海相望又不能相见。

苏东坡追到藤州见到了弟弟,两兄弟见面后的亲热劲就不多说了,只叙述下二人的一件小趣事。兄弟俩到一家小店午餐,可这贫瘠之地的饮食很差,只有素菜和粗饼。

经济条件一直比哥哥好的苏辙见到这样差的粗粮饼,试吞了多次都难以咽下,可苏东坡几大口就吃光了,还风趣地对弟弟说:"你是要慢慢细嚼这么好的美味吗?"事后,苏东坡开导弟弟要随乡入俗,条件差些算不了啥,习惯就好了,决不能让奸人低估我们的生存能力。苏辙是被贬居雷州,但苏东坡知道一到雷州就得很快过海,所以兄弟二人有意拖延时间,又当成旅游观光了。

兄弟俩未想到雷州太守很崇拜他们,一到雷州就很热情接待,安排好兄弟俩的住处后,又派人送上酒菜。不过这位太守因关照罪臣,这一消息数月后传到章淳等耳里,第二年就被免职了。

多年后,人们为怀念苏东坡兄弟,便又将苏辙在雷州的住所改建为苏家兄弟的祠堂。虽然在雷州有热情的太守,但苏东坡不得不过海,当晚兄弟俩和儿子们在船上交谈了近一个晚上。

离别时很悲伤,苏东坡感到可能这辈子再也见不到弟弟和家人了,这是他一生来最悲观的一次。临别时,他将写给王古的信交给苏辙,要他今后想办法带交王古。

这封信是苏东坡思想最悲观的写照,现转摘一段如下,供读者品评:"某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昨与长子迈诀,己处置后事矣!今到海南,首当作棺,次便作墓。

仍留手疏与诸子,死即葬于海外,生不契棺,死不扶柩,此亦东坡之家风也。" /z/q108362404.htm (这也能比较详细说明其被贬之因) 苏东坡,四川人是北宋文坛泰斗,他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继往开来的、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人物,苏东坡的文化精神已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内容,这样一位文化人在晚年来到海南岛,受到海南百姓的尊敬、爱戴与传颂,为海南文化增添异彩。

谈及海南文化不得不提苏东坡,苏东坡因为在政治上的先执被一路狂贬到当时称为不毛之地的儋州,没想到的是苏东坡的到来掀起了汉族文化向海南传播的一个高潮,足见苏东坡带来的汉族文化对海南文化发展的影响,也少见海南文化的渊源。 在海南岛,有两处纪念苏东坡的胜进,一是五公祠,另一处位于儋州大城中和镇的东坡书院,院里有当年苏东坡与黎民讲学的载酒堂,这是一些来来人们向往的地方,苏东坡被贬的三年,在儋州所居的“载酒堂”给海南学子讲学,使得这块“蛮慌之地”开始“书声琅琅,弦声四起”不久,海南人读书求学蔚然成风,苏东坡离开海南后,为了纪念这位传播中原文化的先驱,海南人民在载酒堂的原址修建了东坡书院。

因此,在海南岛,苏东坡在海南留下的文品和人品,已成为海南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另外还有这个 减字木兰花•已卯儋耳春词 苏轼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苏东坡在海南写的诗 海南万里真吾乡 苏轼 九疑联绵属衡湘, 苍梧独在天一方。

孤城吹角烟树里, 落月未落江苍茫。 幽人抚枕坐叹息, 我行忽至舜所藏。

江边父老能说子, 白发红颊如君长。 天其以我为箕子, 要使此意留要荒。

他年谁作地舆志, 海南万里真吾乡。

苏东坡描写海南的优美短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