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两个至今未能揭开的藏宝之谜

2021年05月11日18:12:00

 太平天国有两个至今未能揭开的藏宝之谜。一个是天京藏宝之谜,一个是石达开大渡河藏宝之谜。

  轰轰烈烈摧枯拉朽的太平天国曾经盛极一时,但到了后期,却腐化成风日渐衰败,终于自己给自己敲响了丧钟。这场声势浩大的农民革命不仅没有促进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而是给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了更大的破坏和灾难。分析其失败的主观原因: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定都天京后,领导者贪图享乐,生活极其腐化,特权思想膨胀,勾心斗角,争权夺利,造成人员分裂、政局混乱。二是战略上的失误。独师北伐,无后勤保障,犯兵家大忌。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绞杀太平天国。清廷有官军,有强大的地主武装,帝国主义有先进的武器,太平天国很难抵挡,其最终的失败在所难免。

  1864年,太平天国的末日终于来临。首府天京(今南京)陷落后,湘军如洪水猛兽般地进入天京(今南京),烧杀奸淫,肆意抢掠,地毯式洗掠全城达三日之久,可称得上是刮地三尺,捞尽了天国首府里所有的浮财。

  因历年以来,中外皆传洪逆(清统治者对洪秀全的蔑称)之富,金银如海,百货充盈,湘军领袖曾国藩与曾国荃弟兄怀疑还有更多财宝窖藏在地下深处。

  克复老巢而全无货财

  湘军攻克南京,曾氏弟兄听凭湘军掠取浮财。曾国藩奏报同治帝搜查贼赃的情况,说除了二方伪玉玺和一方金印,别无所获。

  且看曾国藩写给朝廷的奏折:历年以来,中外纷传洪逆之富:金银如海,百货充盈;臣亦尝与曾国荃论及:城破之日,查封贼库,所得财物,多则进奉户部,少则留充军饷,酌济难民。乃十六日克复后搜杀三日 ,不遑他顾,伪宫贼馆,一炬成灰。逮二十日查询,则并无所谓贼库者。讯问李秀成,据称:昔年虽有圣库之名,实系洪秀全之私藏,并非伪都之公帑。伪朝官兵向无俸饷,而王长兄、次兄且用穷刑峻法搜括各馆之银米。苏州存银稍多于金陵,亦无公帑积贮一处。惟秀成所得银物,尽数散给部下,众情翕然。此外则各私其财,而公家贫困;等语。臣弟国荃以谓贼馆必有窖藏,贼身必有囊金,勒令各营按名缴出,以抵欠饷。臣则谓勇丁所得贼赃,多寡不齐;按名勒缴,弱者刑求而不得,强者抗令而遁逃,所抵之饷无几,徒损政体而失士心。因晓喻军中:凡剥取贼身囊金者,概置不问;凡发掘贼馆窖金者,报官充公,违者治罪。所以悯其贫而奖其功,差为得体。然克复老巢而全无货财,实出微臣意计之外,亦为从来罕闻之事 ;

'太平天国两个至今未能揭开的藏宝之谜'
 

 曾国藩以挺经之法,以此心耿耿可对君父的赤诚,明明白白地上奏克复老巢而全无货财,顿时,物议沸腾,多以其奏为谎言;晚清经学家、文学家王闿运写诗说曾侯工作奏,言钱空缕覼,意即曾国荃一掷千金买笺纸,怎么会全无货财呢,谁信?

  朝廷对曾国藩还是十分信任的,曾摺奏闻七日后,便迅速下达了一道理解万岁的批谕:

  逆掳金银,朝廷本不必利其所有。前据御史贾铎具奏,故令该大臣查明奏闻。今据奏称:城内并无贼库;自系实在情形;

  天京究竟有没有藏宝?

  忠王李秀成被俘后,曾国藩与曾国荃都审讯过这位太平天国后期的擎天柱,其中有一条问:城中窖内金银能指出数处否?李秀成就利用自述来对付曾国藩。他在自述里十分巧妙地作了委婉叙述,然后分别引出国库无存艮银米、家内无存金艮银 的结论,搪塞了曾国藩。当时天京城陷时,全城的口号是:弗留半片烂布与妖(太平军对清兵的蔑称)享用!

  太平天国在南京苦心经营十载,一直就有洪秀全窖藏金银财宝的传说,金银如海之说。攻打南京城的湘军十分相信这个说法,待到破城之日,湘军四处掘窖,曾国藩甚至还发布过凡发掘贼馆窖金者,报官充公,违者治罪的命令。就是曾国藩在给朝廷的奏报里,也公然提出掘窖金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