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行政许可工作规则(试行)

2020年07月07日04:11:51
发布部门: 浙江省湖州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行政许可工作规则(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许可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我省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实施行政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结合我省系统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各级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适用本规则。
第三条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公平、高效、便民的原则。
第四条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
第五条质量技术监督各级行政机关办理行政许可事项实行受理与审查分离。
省局机关所有行政许可事项都应在办事大厅设立窗口,统一受理申请。有条件的市、县局行政机关也应在本部门或当地政府办事大厅(中心)设立窗口,统一受理申请。
第六条行政办事大厅(中心)窗口是行政许可受理部门,办理行政许可的处室是实施行政许可的工作部门(下称工作部门),法制、监察部门是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部门。
第二章申请与受理
第七条工作部门设在办事大厅(中心)的窗口工作人员(下称受理人)统一受理各项行政许可申请,并履行下列职责:
(一)向申请人说明或解释公示内容;
(二)受理申请材料并负责行政许可管理系统有关信息录入;
(三)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决定受理、不予受理或告知补正有关材料;
(四)将受理的行政许可申请材料及时转送行政许可工作部门;
(五)负责送达行政许可决定、结论和相关证书、材料;
(六)对能够即时办理的许可事项即时作出处理决定;
(七)协同做好行政许可信息数据库的维护更新;
(八)需要同行政许可申请人联系的其它事项。
第八条申请人可以通过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申请。
本系统积极推进电子政务,由工作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通过政务网站公布实行网上办理行政许可的事项。
受理人员应每天定时受理网上申请,并做好备份工作。通过网络提供的申请材料,受理人员应对其真实性进行审核确认。
第九条受理人对申请人提出的行政许可申请材料按规定条件进行形式审查,并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即时告知申请人,并作出不予受理决定;(二)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内的,应当即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
(三)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指导申请人当场更正;
(四)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五)申请事项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内,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本行政机关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行政许可申请。
受理、不予受理行政许可申请或者要求补正申请材料的,受理人应当相应出具加盖本行政机关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决定书》、《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或者《行政许可申请材料补正告知书》。
第十条受理人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材料目录种类和法定形式要求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凡符合规定和要求的申请不得拒绝受理。
第三章实质审查与决定
第十一条受理人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后,应及时将全部申请材料转交工作部门。
第十二条工作部门应明确各行政许可事项的办理人,并设置a、b角负责实质审查。
第十三条办理人在接到申请材料后,应当按照本项许可的法定条件、程序、期限等进行实质审查并提出审理意见,由工作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报局分管领导作出准予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
第十四条工作部门负责人认为许可事项重大复杂的,由该工作部门集体审议后提出意见报局分管领导作出准予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
第十五条根据法定条件和程序,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由工作部门负责人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核查,核查情况应如实记录并归档。
第十六条工作部门对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时,发现行政许可事项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其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
其告知方式,凡行政许可事项涉及特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且能知悉具体利害关系人的,由工作部门直接告知有关利害关系人(随附许可事项申请书复印件),并在法定或合理期限内组织听取申请人及利害关系人的陈述意见,制作笔录;凡行政许可事项涉及不特定多数人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由工作部门在当地主要媒体或者本机关网站上予以公告,一般采取书面的方式征求听取意见。
第十七条下列事项,系统各级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应当组织听证:
(一)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应当听证的事项;
(二)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
(三)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经行政机关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听证申请的事项。
第十八条各级行政机关的法制部门负责组织听证工作。有关听证程序按《浙江省实施行政许可听证办法》执行。
第十九条经局分管领导批准,决定准予行政许可的,办理人制作《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并加盖本行政机关印章。
第二十条经局分管领导批准,决定不准予行政许可的,由办理人制作《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并加盖本行政机关印章。
第二十一条办理人应当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当日将行政许可决定、结论和相关证书、材料转交受理人统一送达。
第二十二条行政许可决定由受理人统一送达。送达方式主要采用直接送达和挂号邮寄送达。
送达行政许可决定书,应当制作送达回证,由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
第二十三条受理人应当在送达同时将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录入行政许可公示系统,予以公开。
第二十四条行政许可实行档案管理制度。办理人应当在作出许可决定后5天内将实施行政许可的全部材料按一事一卷原则装订归档。
第四章检验检测评审与考试
第二十五条法律、法规规定实施行政许可须进行检验、检测和评审的,有关工作部门应当组织实施。
有关工作部门应当与承担检验、检测和评审工作的机构明确各项检验、检测、评审工作的合理期限和具体要求,保证检验、检测和评审工作符合法律规定,能够按期、保质、高效完成。
第二十六条对须进行检验、检测的行政许可,有关工作部门应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制作《检验(检测、鉴定、专家评审)期限告知书》,书面告知申请人检验所需时间,并通知有关技术机构进行检验、检测。
第二十七条承担行政许可检验、检测工作的技术机构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技术标准、技术规程要求,开展检验检测工作,并在告知的期限内出具检验检测报告,送交下达检验任务的工作部门。
技术机构对检验检测结果负责,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法律、法规规定实施行政许可须进行专家评审、现场考核的,有关工作部门应及时组织进行评审,并制作《检验(检测、鉴定、专家评审)期限告知书》,书面告知申请人评审所需时间。
第二十九条工作部门组织评审应明确评审机构或评审人员组成、所依据的标准、规程等内容,指导制定和落实评审方案,确保在告知期限内完成评审。
承担评审任务的机构或者评审组应当根据评审情况如实出具书面评审报告,送交下达评审任务的工作部门。
第三十条根据检验、检测结果作出不予行政许可决定的,应当书面说明不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
第三十一条从事与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操作等有关人员,依法需经专业考试合格授予特定资格的,实施行政许可的工作部门应当组织考试。
第三十二条行政许可工作部门组织考试应事先公布报名条件、报考办法、考试科目等内容。
第三十三条经考试合格,并经审核符合法定条件者,工作部门应当授予相应资格。
第五章期限
第三十四条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工作部门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二十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局分管领导批准可以延长十日,办理人应当制作《行政许可延长办结期限告知书》,书面告知申请人延长期限的理由。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五条依法应当先经下级局审查后报上级局决定的行政许可,下级局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审查完毕。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六条受理人应当自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十日内向申请人送达行政许可证件,或者加贴标签,加盖检验、检测印章。
第三十七条办理行政许可事项需要听证、检验、检测和评审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本章规定的期限内。
第三十八条本规则规定的本系统实施行政许可的期限以工作日计算,不含法定节假日。
第六章公开公示
第三十九条质量技术监督各级行政机关应当将下列行政许可内容公开公示:
(一)法定的行政许可事项;
(二)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
(三)实施行政许可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规范性文件
(四)实施行政许可的法定依据、条件、程序、期限;
(五)申请人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
(六)收费依据和收费标准;
(七)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
(八)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它公开公示事项。
第四十条各项公开内容主要通过质量技术监督机关政务网站进行公开公示。同时,积极采取以下公开方式:
(一)利用当地新闻媒体发布;
(二)在行政许可办公场所设立公开栏、电子触摸屏等;
(三)编印许可指南和便民手册;
(四)便于公众知情的其他方式。
第四十一条各行政许可相关处室为公开公示的责任单位。除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由各受理窗口即时上网公开外,在质量技术监督局政务网站上公开公示的行政许可内容由各相关处室负责提出,经法制部门审核后统一组织上网公开。
涉及重大的行政许可公开事项,由法制部门审核提出意见报有关局领导批准后上网公示。
第四十二条各责任单位应共同做好公开公示信息库的更新维护工作,确定专人负责,经常性地对相关信息栏目进行浏览审阅,及时组织更新。凡因维护工作失职而造成重大不良社会影响的,要追究有关处室的责任。
第七章监督检查
第四十三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建立健全对被许可人的监督检查制度,对被许可人从事许可事项活动的情况履行监督责任。
第四十四条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其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准予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情况的监督检查。
下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在其管辖区域内协助上级部门做好对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
第四十五条工作部门应当定期对被许可人从事许可活动的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或部分抽查。检查方式凡通过核查有关材料可以达到监督管理目的的,应当以书面检查方式进行。
第四十六条被许可人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管辖区域外违法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的,违法行为发生地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依法进行查处,并将违法事实、处理结果抄告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质监部门。
第四十七条各级稽查部门负责受理对被许可人的各类举报。经审查凡涉嫌违法的案件由稽查部门负责立案查处,其他属于违反行政管理规定行为的举报转交相关工作部门负责处理。
第四十八条行政机关实施监督检查,不得妨碍被许可人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索取或者收受被许可人的财物,不得谋取其他利益。
第四十九条行政许可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应当形成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后归档,公众有权查阅。
第八章责任追究
第五十条质量技术监督上级行政机关应加强对下级机关的层级监督,各级行政机关应加强对本单位的内部监督。第五十一条监察部门对实施行政许可按照有关规定开展政纪监督和效能监察,负责处理对行政许可工作人员的投诉。
第五十二条法制部门对实施行政许可进行法制监督,负责组织受理行政许可的复议和行政诉讼等相关工作。
第五十三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部门或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的;
(二)不在办公场所公示依法应当公示的材料的;
(三)在受理、审查、决定行政许可过程中,未向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履行法定告知义务的;
(四)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齐全、不符合法定形式,不一次告知申请人必须补正的全部内容的;
(五)未依法说明不受理行政许可申请或者不予行政许可的理由的;
(六)依法应当举行听证而不举行听证的。
第五十四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作人员在办理行政许可、实施监督检查过程中,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监察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五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实施行政许可,擅自收费或者不按照法定项目和标准收费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退还非法收取的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实施行政许可依法收取的费用的,予以追缴;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六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实施行政许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部门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或者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二)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不予行政许可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三)依法应经考试合格授予相应资格、而未经考试合格即授予资格的;
(四)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或者监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五十七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监察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一)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设卡、刁难申请人,索取、收受他人财物的;
(二)违法实施行政许可给国家利益或者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
(三)超越职权、滥用职权实施行政许可的;
(四)服务态度恶劣,造成严重影响后果的;
(五)对投诉、举报违法实施行政许可行为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打击报复的;
(六)有其他违法行为,经督促不予改正的。
第五十八条因行政许可工作人员的责任产生国家赔偿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履行赔偿责任后,向该责任人追偿。
第九章附则
第五十九条专业纤维检验机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实施行政许可参照本规则执行。
第六十条本规则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