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唐太宗立法薄葬的历史真相

2021年06月09日09:23:46

揭秘唐太宗立法薄葬的历史真相

读唐太宗《薄葬诏》笔记

《全唐文卷七》载有唐太宗的《薄葬诏》,诏文大意为:

朕听说:死,就是人的生命终了,如同万物返回本原;埋葬就是藏起来,要让人不看见。远古的风俗,没有听说坟墓有封土和栽植树木的。后来圣贤留下规范,才开始有了内棺外椁。人们讥讽奢侈浪费并非爱惜钱财;赞美节俭薄葬,实际上贵在没有被掘坟的危险。所以唐尧是圣明的帝王,死后简葬于谷林;秦穆公是贤明的君主,他的坟墓所在之处,没有隆起的坟堆。孔夫子是孝子,为防止坟墓被掘,不修坟丘;春秋战国时代吴国贵族季札是一位慈祥的父亲,把儿子埋葬在嬴博,隐藏不露。到了阖庐违反礼制,以珠玉做野鸭陪葬;秦始皇奢侈无度,坟墓中泻水银如同江河海洋,由于多藏珍宝而加快了灾祸,由于墓中有利可图而招来暴尸的耻辱。

朕居天下的尊位,承袭百王遗留下来的弊端;天还没有亮就求取衣服勤于朝政,就是半夜仍谨慎小心。尽管关于丧葬的典章制度,详细地写在礼仪制度里;违反丧礼的禁令,写在刑法书籍上。然而勋臣、贵戚之家,有的还是按照陈规陋习办事;平民百姓里面,也有奢侈浪费而伤风败俗的。他们以厚葬视为侍奉亡故亲人,修筑高大的坟墓为行使孝心。这样使得丧葬的衣服、被褥、内棺、外椁,极尽雕饰的华美;茅草扎成的人马、陶土等制作的人马及生活用品等,极尽金玉的昂贵。富人超越了法令规定的丧葬规格,穷人倾家荡产也难以赶上。这样做,白白的损伤了教化的意义,对死者毫无益处。造成的这种危害既然很深,就应当惩罚革除。朕告天下,王公以下,以及平民百姓,丧葬的物品,凡是违背法令规定的,明确加以检察,随同罪状予以定罪。在京城五品以上的官员,以及勋臣、贵戚之家,要写明情况上奏朝廷。

以历史的眼光来读这篇《薄葬诏》,吾有两大感慨也!

感慨之一,厚葬习俗根深蒂固,唐太宗兴利除弊实属不易。

自古以来,人们对后事的安排,一种是厚葬,一种是薄葬。作为后人,为了寄托对死去亲人的哀思,有些人认为,越是厚葬,越是孝顺,反之则被人看不起。为此,人们竞相攀比,大办丧事。据史载,从宋文公开始厚葬,此风一开,越演越烈,坟墓越垒越高,坟坑越挖越深,棺椁做的越来越讲究,用上好木材,漆了一层又一层,死人穿的衣服一套有一套,墓中放的金银财宝越来越多,眼耳鼻口中塞的珠宝、玉石、贝之类越来越讲究。帝王利用他们手中的权力,厚葬最为突出。秦始皇的骊山墓,驱使数十万刑徒修筑,用鱼膏作蜡烛,泻水银为江海,埋葬的金银财宝不计其数。汉朝皇帝从即位起就开始为自己筑陵,短者十余年,长者多达几十年,用全国三分之一的赋税修建皇陵。汉武帝的茂陵修了五十年,陵里的金银财宝等都装不下了。许多贵族官僚也是穷奢极侈地大办丧事,不少平民受统治阶级厚葬风气影响,为父母办丧事不惜倾家荡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