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05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2020年07月31日13:37:33
发布部门: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内政发[2005]1号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2005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现下达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工作。
二○○五年二月二十一日
2005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做好2005年的工作,对于全面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目标,保持“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和部署,200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进出口总额增长20%,财政收入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一、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一是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继续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投资重点用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要继续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努力扩大招商引资规模。要切实加强监督管理,提高投资效益。二是继续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坚决杜绝乱占滥用耕地,落实好征地补偿安置资金。三是严格控制低水平重复建设。继续对规模小、污染重、浪费资源的小电石、小硅铁、小炼焦、小水泥、小煤矿进行治理整顿。严格掌握环评标准,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四是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继续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保证市场供应、维护物价稳定的一系列政策规定,切实把物价上涨幅度控制在预期的目标之内。

二、全力做好农牧业增产和农牧民增收的各项工作
继续加强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对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的投入力度。积极调整农牧业结构,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抓好优势产业带建设,提高农牧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水平。进一步落实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提高农村牧区非农产业比重。加强劳动就业培训,有序组织劳务输出,加快转移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提高非农就业比重。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施整村推进战略,加快贫困地区和困难人口脱贫致富步伐。进一步扩大粮食直补、优质农作物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补贴范围,从2005年起,在全区范围内全部免征农业税。加大清偿拖欠农民工工资力度,争取在2005年年底前基本清偿完毕。

三、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
突出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重点开发区,继续抓好能源、化工、冶金、农畜产品加工、机械装备和高新技术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电力要继续抓好正蓝电厂、岱海电厂、托克托电厂三期等续建项目,新开工准格尔电厂三期、岱海电厂二期、双欣煤矸石电厂等电源项目。化学工业重点是发展煤化工、天然气化工、氯碱化工等产业系列,提高天然气资源利用率。要进一步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为建设国家大型重化工基地奠定基础。继续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争取蒙牛五期扩建、科尔沁乳业扩建、梅花味精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以工程机械、运输机械为重点,振兴机械装备工业。加快发展稀土、医药、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强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以煤炭和有色金属为重点,加快已经启动的第一批勘探项目进度,组织实施第二批资源勘探项目。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建立几个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切实加强资源保护,广泛开展建设节约型社会活动。

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一是积极发展新型服务业。健全金融组织体系,培育发展证券、保险市场,加强与招商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华农财险公司等金融、证券、保险企业的联系,争取尽早在我区设立分支机构。二是做大做强优势服务业。突出发展旅游业,实施旅游精品战略,整合资源,突出特色,打造品牌。三是加快改造传统服务业。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创新经营方式,提高传统服务业的层次和水平。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推进白塔物流园区、包头物流园区、通辽物流园区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贯彻自治区第三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切实把市场准入、税费减免等支持第三产业发展的60条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加快服务业改革步伐,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大力改善消费环境,进一步取消各种限制消费的不合理规定,积极引导居民扩大服务消费。

五、加强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
生态方面要继续抓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工程建设。水利方面要重点抓好黄河、嫩江等流域治理,加快实施尼尔基、绰勒、三座店等大型水利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铁路方面要加快建设桑根达来-正蓝旗、东胜-乌海等6条续建铁路,全年铁路建设总里程达到2500公里。公路方面要全面完成国道110线高速公路及省际通道和县际公路建设,全线贯通西起阿拉善、东至呼伦贝尔的公路运输大通道和乌海至北京高速公路。民航方面要开工建设呼和浩特机场扩建工程和鄂尔多斯、阿尔山机场,迁建赤峰机场,力争开工建设二连浩特机场。继续加强输变电通道和城乡电网改造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包头至乌海等6个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48个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启动东西电力大通道,建成蒙西电网商都至锡林浩特500千伏交流输变电工程和西乌旗一白音华一兴安盟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形成西起阿拉善、东至呼伦贝尔的电力大通道。

六、加快推进城镇化
一是促进产业转移,提高城镇经济比重。抓紧修订和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和重点小城镇规划,发挥规划对各项建设活动的引导作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扩大城镇经济总量。二是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吸纳人口和产业的能力。继续加强以供水供热、道路改造、污水垃圾处理为重点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筹集市政建设资金,进一步加快市镇设施市场化改革步伐,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三是推进城镇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乡居民身份差距。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为农村牧区经济结构调整、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农牧民增收创造条件。

七、促进东部地区加快发展
做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衔接,要在公路、铁路、电力规划已经启动的基础上,争取有更多的专项规划纳入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规划范围。加快建设东北能源和原材料产业接续基地。煤炭方面,2005年开工建设伊敏露天矿扩建、白音华二号露天矿扩建和平庄老公营煤矿等,开工规模达到2250万吨。电力方面,启动呼伦贝尔电站群,开工建设伊敏电厂二期、宝日希勒电厂一期、大板电厂一期、白音华坑口电厂等一批电源项目,加快科右中电厂一期、霍林河煤电一期等一批电力项目的前期工作,创造条件,争取尽早开工。重化工方面,开工建设黑化集团40万吨甲醇和10万吨二甲醚项目,加快推进兴安盟威源公司100万吨甲醇和30万吨二甲醚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相关优惠政策,围绕增值税转型试点、剥离企业办社会、增加社会保障投入、企业破产及豁免欠税等,力争将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范围。

八、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切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着力解决好结构性就业矛盾。继续落实好中央和自治区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特别是信贷支持、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工商登记等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加强就业培训,力争新就业25万人以上。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巩固“两个确保”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稳步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妥善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加强社会福利和救济工作,使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继续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工程、农村牧区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和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工程,落实好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两免一补”政策。优先发展民族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2005年普通高校计划招生9万人,增长28%。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按照预定目标全面建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基本完成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开工建设乌兰恰特大剧院、内蒙古博物馆、体育馆、会展中心等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项目。

九、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一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步伐。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根据国家将要提出的铁路、烟草、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研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二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收缴和政府采购等实施范围,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缓解县乡财政困难。三是深入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加快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四是推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加大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与俄蒙在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合作,推动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建设一批跨国合作项目。

 

十、做好“十一五”规划的各项工作
要把“十一五”规划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衔接起来,深入研究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五个统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以人为本等融入“十一五”规划中。要抓紧完成34个重大前期研究课题,研究提出“十一五”规划思路,编制形成“十一五”规划纲要。要在已经完成煤炭、电力、公路、铁路等专项规划的基础上,全面完成各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附件:2005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略]

二○○五年二月二十一日